智慧建築下一步:智慧社區

智慧建築下一步:智慧社區

然而,智慧建築關注於建築物本身,沒有任何營運模式,能夠發揮的效益有限。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黃國書就指出,建築智慧化跟取得標章認證是兩回事,標章取得未必代表建築真正具備智慧化功能。建築物為人所用,重點應以人的需求為主,藉由人與建築物、資通訊(ICT)設備的整合,也許會是一個新方向,智慧社區於是應運而生。

智慧建築的下一步應該走向智慧社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環控組前組長廖慧燕表示,智慧社區關心的是建築物裡面的人,整合面向更廣、範圍更大,建研所為此提出「永續智慧城市-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進行智慧化社區創新實證示範計畫,以低碳節能為推動主軸,結合其他服務如智慧交通、智慧安全防災、遠端醫療照護等,遴選出具潛力的社區示範場域,期望藉由政府示範、民間學習的方式,由點擴展到面,讓智慧社區概念生根升級,用智慧社區實現永續的智慧建築。

智慧社區如何落實

雖然建研所推出示範計畫,但智慧社區聽來仍是模糊的概念,如何將空泛的政策具體落實,或許可從台北市公共住宅智慧社區計畫一探究竟。為何智慧社區要由公共住宅來實踐,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自有他的一套看法。

他指出,台北市人口少子化、老人化位居全台之冠,空間調解、老人健康照護等面臨嚴峻挑戰,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智慧社區可為台灣未來的社會情境預作準備。而社區需求具混合性、多樣性,可產生新的技術整合,進而帶動國內相關ICT產業佈局。綜合上述原因,台北市的智慧公宅計畫將從能源管理及公共服務上著手,希望逐步實現智慧社區的真實樣貌。

能源管理 智慧控制

由於智慧社區的範圍不僅止於單一建築物,除了基本資通訊(ICT)設備如燈光控制、傳輸系統等,水、電、瓦斯的管理控制更要全面智慧化。台灣是世界排名第18位的缺水國家,又受限地理環境因素,許多資源仰賴進口,能源管理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台北市智慧公宅計劃裝設智慧水表,讓社區居民可以知道自己的用水量,智慧水表若能在各地普及化,地方政府甚至可因此確知何時缺水進而做相關調控措施,減少水資源的浪費,以智慧水表延伸為智慧水網控制系統,化解缺水危機。

有智慧水表也要有智慧電表,智慧電網應是智慧建築的基本配備,分析即時用電資訊,達到節約能源、為電力做最佳配置的目的。透過安裝智慧電表形成社區型智慧電網,除可實際掌握家中用電量,甚至可做所謂的社區需電控制,視需要預先調配用電量,降低整體的用電負荷。

林欽榮強調,由公共住宅做能源管理,以政府公權力強制介入加裝智慧水電表、微電腦瓦斯表、水質監測系統等智慧設施,才能有機會加快智慧社區的推展腳步。

健康照護、智慧電動車租賃系統

除節水節電外,智慧公宅還計劃納入遠端照護、智慧電動車。台灣人口老化程度已超過日本,健保經費捉襟見肘,醫師、護士調度愈顯困難,健康自我照護支持系統、遠端智慧醫療的需求就變得相形重要。在社區內提供健康照護系統可以提醒居民做好健康管理,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亦能監測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狀況,收集個人相關數據,有效管理醫療資源。

而因應節能減碳趨勢,台北市已著手規劃推行具靜音、零碳排放之環保綠能智慧電動車(E-Car to go),未來將結合分布北市全區的智慧公宅2萬多個停車位,提供類似YouBike甲地借乙地還車服務,配合雲端即時監控系統與智慧手機App,可在線上預約、取車、還車及付款,創造另一種共乘系統的新型態Uber。

智慧社區的永續經營

在社區內導入智慧能源控制及公共服務之後,智慧社區最看重的就是能否永續經營。針對社區的維運問題,建研所的政策是由政府跟廠商簽訂統包合約,讓業界參與進來,由政府提供場域,藉此使國內各有擅場的廠商做水平整合,形成一個智慧社區管理團體。這個社區管理團體需負責社區的後續維護保養,間接敦促業者必須思考產品的永續性與服務性,從中建立共利模式,避免重蹈過往智慧建築年久失修無人聞問、設備形同虛設的覆轍。

林欽榮則針對智慧社區永續經營的問題,提出地方政府應該使智慧社區財務機制永續化、管理機制公司化的想法,但這部分需要法規的支持。財務永續即是所謂住宅基金,負責營建、土地取得與管理,其主要來源為智慧公宅的住戶租金。在住戶租金外,應該再編列社會福利基金,幫較弱勢的貧民戶補貼租金,兩相結合使財務機制保持運作功能,如此也較不易受政府更替影響。

管理機制公司化,則要從物件、環境、空間的物業管理,以及智慧化系統的管理來看。公共住宅過去因預算不足,官屬性的管理品質低落,若要扭轉公共住宅便宜、建材低劣的既定印象,「公共住宅管理維護公司」的存在有其必要,以公司形式管理,才能顧及服務品質。在智慧化系統管理方面,透過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建立包含所有維修、產品裝設記錄的社區建物履歷,對於設備的維護管理便能一目了然。

從正在進行中的公共住宅智慧社區計畫,可以了解到智慧社區是一個必須被建構的生活情境與資源系統,也確實有地方政府帶頭擘劃執行。智慧建築標章制度或許太過刻板化,但智慧社區的提倡,確實是將人、ICT技術、建築三大基本元素完美的結合,也讓智慧建築的永續性得以終極呈現。

 
 

建研所永續社區實證示範場域計畫

永續社區實證示範場域方案為公共建設計畫,以社區住宅、校區、園區、偏鄉離島地區等4類場域為主,作兩階段遴選。第一階段評潛力,需收集整理該場域適於示範的實證潛力相關資料提交建研所,入選後於第二階段評計畫,進行實際調查分析,了解該場域的使用者需求,依其在地特色規劃出量身訂做的建置計畫,同時在財務上及實踐上需具可行性。因該實證計畫示範場域考量了不同類型的社區與城鄉平衡,有助於達到地方產業的加值效應,內政部並於計畫完成後提供最高上限5千萬的規劃補助經費,因此各地方政府目前亦積極投入參與。

分享文章:
熱門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