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水、安全、科技、智慧創造臺南古都新紀元

親水、安全、科技、智慧創造臺南古都新紀元

 說到臺南,各位讀者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呢?億載金城、文化古都、安平漁港、特色小吃…相信都是充滿歷史氛圍的美好聯想。然而這座位於嘉南平原的臨海古城,是如何以務實的態度、輔以最新智慧科技控制城市的災害風險,進而打造成親水、安全的現代化智慧城市呢?我們特別專訪到臺南市政府秘書長,同時也兼任災害防救辦公室主任的陳美伶,且聽她娓娓道來。

  臺南市位於臺灣西南部、臺灣最大平原-嘉南平原之中心,面積約2,192平方公里,人口約188萬人。其西面臺灣海峽、東臨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為界,屬亞熱帶氣候,農漁物產豐饒。臺南市也是臺灣本島最早開發建立的城市,可以說臺灣的歷史就是從臺南開始的!至19世紀中葉以前臺南都是全島的政經中心,目前仍是南臺灣文化、教育中樞。2010年12月25日縣市合併升格改制為直轄市,成為六都之一。

首要災害風險—颱洪淹水

  城市風險管理(災害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能力是現代化都會總體競爭力的一環,臺南這座文化古都所面臨的最主要「風險」是什麼?又有何因應對策呢?

  臺南市政府秘書長陳美伶表示,臺南地理環境主要是平原,轄內有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地勢相對較低、排水不易;且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等水系廣布;加上廣大農田上縱橫交錯的灌溉溝渠…等,淹水潛勢區域達450平方公里,幾乎佔了全國易淹水潛勢地區面積的三分之一。以縣市合併前(民國98年)的莫拉克風災來說,臺南市淹水面積達55,000公頃,可說非常嚴重。因此,臺南首要面對的災害風險就是颱洪淹水問題。其次,如地震、坡地(土石流及崩塌)、海嘯等,亦是臺南潛在的天災風險。過去縣市合併前有很多應屬整體規劃的國土開發及水利建設因行政劃分而無一致性,在都市規劃時也沒有把天然風險納入考慮,像臺南淹水潛勢面積這麼大的地方,都市計劃委員會裡竟無水利專家!這些都是長期以來累積的問題,因此在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賴清德市長便將「治水防洪」列為最重要的市政建設目標。

治水防洪 成效斐然

  為有效解決市民最苦惱的水患問題,臺南市長賴清德從中央8年800億元的易淹水治理計劃預算中爭取到了169億元經費,配合中央建置25年防洪標準的水利工程;同時在市政府拮据的財政下仍自籌16億元分3年由水利局同步進行水患治理應急工程作為補強,以發揮相乘的最大效益。而整個治水防洪採水系全流域管理觀念,分區進行,由北而南依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及二仁溪等主要河川及各水系排水系統,規劃治水防線。

  事實證明,從98年莫拉克風災臺南市淹水面積達55,000公頃,102年康芮颱風淹水面積已降至3,310公頃,而至103年0812超大豪雨時淹水面積更已降至1,657公頃。依據這3次降雨淹水氣象情資研判,各地降雨量是不斷增加,但臺南市淹水面積則是大幅減少。尤其以往常淹水的三爺溪沿岸、仁德工業區、保安、麻豆小埤、埤頭聚落、北區鹽水溪沿岸淹水都有明顯改善。由此可見,採取全流域系統的治水策略奏效,而市府相關團隊歷經3年多的努力,也最大程度地解決了長久以來最受市民關注的問題。

  陳美伶指出,基礎建設很多是“看不見”的,所以很多市政首長不愛做。但必須思考的是:我們是要安全的環境,還是要亮麗的建設?以防災相關的基礎建設來說,都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事,因此臺南市選擇在有限的資源下按照輕重緩急,先把市民「安居樂業」的基本條件作好。而從賴清德市長本屆選舉的超高票率來看,市民對這樣務實的作法是持肯定態度的!

專責單位+協力團隊

  擴大防救災整合力量「治水防洪」只是災害防救的一環,在整體災害防救機制的建構上,臺南市的作法包括:
一、於民國100年3月18日成立災害防救辦公室:由市府秘書長陳美伶兼任主任、消防局長李明峰兼任副主任,執行秘書則由侯俊彥參議專任,專責推動執行市長相關災害防救政策,凝聚各局處防救災資源與力量,辦理平時防災、救災、減災等計劃的擬定與執行。並加強市府團隊及37區公所第一線承辦人員的教育訓練,以齊一作法讓彼此協作無縫接軌。

二、善用協力團隊,擴大防救災整合力量:
1、 延攬專家成為協力團隊智庫:成大防災研究中心及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在颱風豪雨期間提供專業、精準的氣象情資研判,作為市長進行各項救災救援工作的參考依據。且成大防災研究中心還協助市府建立完整的災害防救體系及運作機制。
2、 結合社區鄰里力量:防災事務必須與民間結合,所以要深入社區鄰里,不管是演習、防災訊息都一定要傳遞到各社區鄰里。經由社區自
主防災教育訓練,提升社區耐災能力,強化城市耐災韌性。
3、 與民間宗教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NGO)、非營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等合作建立嚴密的安全防護網,當發生重大災害時能啟動救災救護機制,第一時間投入救災工作,將傷害損失降至最低。據了解,臺南市長賴清德有一個創舉──每年固定和轄區內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里長們舉行一次面對面的座談會,任何地方上的問題都可以當市長的面提出來。若建議可行且預算許可的,直接給期程落實去做;如果面向太大,會先提規劃作法;如果有些是屬於中央權責,則會向中央建議…後續都有非常嚴格的列管、追蹤。他一直向市民強調的理念是:市府是臺南市最大的服務公司,但服務團隊要擴大到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因為大家是一體的,做得好大家都好、做不好大家都不好。如此不僅凝聚大家的向心力,里長和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更有「使命感」。

社區鄰里+企業單位  全民齊防災

  除了社區鄰里,企業單位往往也是災害防救工作的要角。尤其臺南轄區內有不少工業區,如:安平工業區、永康工業區、環保科技園區等,以及橫跨新市、善化及安定三區的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其所面臨天災、工安…等複合性災害風險亦相對較高。市府在這方面又有什麼作法呢?

   臺南市政府秘書長陳美伶表示,每年市府都會選定主題進行防災演習(如2014年是「地震」),除了一般的宣導外,經發局也會把臺南市所有的工廠、企業、商業大賣場都找來,輔導他們擬定演習計劃、逐一執行,就是要藉由緊急應變的演練加強廠商平時整備及應變能力,當發生突發事件時能及時自行編組救災及進行避難疏散。而在工業區部分,市府和轄區內所有工業區的主管也有固定的對話平台(每半年一次),市(每半年一次),市長也會親自面對面作溝通,一樣列管並解決各項問題。“有一些共同追蹤的列管事項,大家分工合作、互相協調,感覺彼此同舟共濟、不分你我,這點是很棒的!”而高科技產業群聚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建置之初已把所有的防災因素都考慮進去,不僅土地填高,還有非常多的滯洪池。而且南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本身已有很完善的管理機制,加上園區裡都是國際級大廠,遵循的也都是比政府要求還高的國際標準,因此在災害風險管理與危機處理的能力上相對是較好的。此外,環保署已在園區內成立南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臺南市政府消防局第四大隊也設在園區內,加上園區自主性聯防應變組織納入了所有廠商、警消單位、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園區聯合診所、以及公共事業單位(如:台電、自來水、中油、欣營瓦斯公司等),期能消弭災害於無形,企業永續發展。

親水、安全、科技、智慧大臺南

  為建構「親水」、「安全」的大臺南,市府團隊無不戒慎恐懼、全力以赴。賴清德市長就任4年來均親自主持各項災害防救工作,包括:三合一會報、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萬安演習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等,而萬安演習連續3年獲得全國評比特優殊榮。

  除了努力務實的態度、整合協力團隊的力量,善用科技與智慧亦是市府團隊能夠深獲民心的關鍵。以101年8月23日天秤颱風回馬槍二度侵襲為例,臺中市以南8縣市除臺南市外,全部在8月23日晚上9點宣布明天(8月24日)停班停課。當天晚上災害應變中心電話罵聲連連,1999市民服務專線更是滿線塞爆。只因市長賴清德所掌握到的氣象及雨量資訊未達停班停課標準,並於8月24日清晨5點毅然宣布臺南市照常上班上課,全市譁然。但事後證明,市長的決定是對的,也獲得了市民及媒體的一致肯定。

  再以103年的防汛演習為例,更結合了科技與資訊整合成為全國首創:指揮官以隨機抽測方式下達演習狀況後,水利局立即透過簡訊及電話傳真方式通報,參演人員也將演習動態處置情形以手機當場照相,透過「臺南水情巡查報」APP回傳應變中心,驗證動員成效。整個防汛演習行動就像一部SNG車即時連線播報,亦深獲各界好評。

  陳美伶強調,臺南市這4年來所有天災的傷亡人數為「3人」-2人死亡、1人受傷,是全國最少的。這樣的成績,是大家一點一滴做出來的。秉持著賴清德市長對市府同仁的勉勵:「每次的災害都是一種學習的機會」從每次災害的應變過程中不斷檢討、修正,相信無論災害何時降臨,臺南市都已作好了萬全的準備。

分享文章:
熱門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