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大數據 引領智慧零售4.0

物聯網與大數據 引領智慧零售4.0

台灣批發零售業(包含批發、零售、餐飲業)為國內第二大產業,2015年GDP占比為15.92%。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截至去年零售業家數共計65萬6,482家,總營業額為4兆203億元,其中,劃分於綜合商品零售業類的百貨公司、量販店、連鎖便利商店年增率分別為4.1%、4%、2%,其營業額皆創歷年新高。然而,雖然營業額逐年增加,市場規模卻已漸飽和,導致成長率愈見趨緩(見表一);於是,在物聯網技術的驅動下,舊有業者面臨設備汰舊換新,新進業者想要出奇制勝,開始有愈來愈多的零售業者運用智能設備做跨界整合,達到「智慧零售」的目標,希望藉此創造出新的商業及營運模式以贏得消費者青睞。

在這樣的態勢下,智慧零售的競爭已不在於規模或地點,而是運用科技經營商場的能力。不少業者掌握這股社會脈動,紛紛投入相關設備/技術的建置,例如遠東百貨強化商場內的互動服務,開發專屬App串連實體通路與網購平台,朝向百貨4.0的智能商場邁進;大潤發於前年成立資料探勘(Data Mining)的大數據分析團隊,並將投入巨額資金於3年內建構包含節能、設備監管、消費者相關資訊的CCTV Smart Center(智能監控中心);全家便利商店3,000店已全數布建Beacon(微定位裝置),透過與消費者互動增加導客商機⋯等。這些都是零售業跳脫傳統思考框架,創造差異化競爭的絕佳範例。

(表一、百貨業、量販業、連鎖便利商店業營業額年增率)

軟硬結合的加值服務

與其他產業相比,零售業e化時間相當早,除了POS機、EAS(電子防竊)、RFID等系統外,近年亦導入多種設備如安全監控、數位看板、Kiosk(互動多媒體機台)等。在智慧生活的訴求下,硬體業者不再只是單純賣硬體,服務商也不會只提供服務,各產業所想的都是同一個問題:如何利用軟硬整合發展智慧化服務。

以監控為例,現今的智慧監控系統早已跳脫單純的安全防盜功能,與這些e化設備進一步整合後,便能引發出各式各樣的智慧型商業應用。例如:與POS機台整合可擷取交易畫面顯示,甚至是收銀機抽屜開關次數;數位看板結合人臉辨識系統,可精確判別觀看者的年齡性別,並依據判斷結果給予相對應的廣告投放;車牌辨識結合CRM可取得特定客戶身分,提供客製化的服務⋯等。業主期望智慧科技的整合應用不僅能為其創造最大化的附加價值功能,同時也讓消費者擁有更貼心、美好的購物體驗。

台灣色彩(TCIT)業務經理翁慶宸表示,物聯網思維帶給業主全新的商業經營方式,對零售業者而言,以最精簡的設備發揮最大效果是其主要需求,最好能夠用一支攝影機即能同時達到監控與影像分析的效果。面對如此的需求變化,廠商不應再抱持「通吃」的想法,而是強化各自的優勢,魚幫水、水幫魚,互相截長補短,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因此開源與整合將是安控產業的未來方向,軟硬體及後端平台商的策略合作也就成了必然的趨勢。

虛實整合的全通路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

據富比世(Forbes)雜誌報導,預估2020年線上電子商務(EC)與線下實體店面最終將整合在一起,未來實體店面會成為如「博物館」般的重要體驗場域。許多零售業者深感電子商務的出現對實體店面造成衝擊,紛紛順應潮流跨足經營虛擬通路,如大潤發、屈臣氏、統一超商、全家便利商店等。SOGO百貨則與GoHappy合作「實體優惠通」,將品牌優惠以網路下載折價券、實體臨櫃兌換的方式開啟新購物模式,顯見電商與實體通路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可相互導購拉抬,將虛擬網路上的購買或行銷活動帶到實體店面中。或反之如亞馬遜(Amazon)書店開設實體門市,讓客戶體驗無接縫的行銷O2O(Online to Offline)虛實整合。大潤發財務處副財務總監黃詩瑋即提到,實體賣場因空間有限,在賣場內架構EC專區可以緩解諸如大尺寸電視、洗衣機、冰箱等特定產品庫存,消費者翻閱目錄或經過面銷人員介紹,便能利用專區電腦下單、物流配送,線上線下其實可以經由策略布局達成雙贏局面。

而以今年成為話題的Beacon來說,資策會創研所為因應O2O的全通路概念,推動「萬點Beacon千家店」計畫協助國內零售業者,以場域為出發點導入Beacon服務,藉由數位集點、導客入店、優惠訊息或是個人化資訊推播等方式與消費者互動,目前核發加上業者自行購置吸收共約2萬7,000顆左右。據統計,西門商圈的來客率因此提升30%,而導客入店完成消費的成交率也上升了8%∼20%。創研所副所長洪毓祥指出,資策會的做法是先將Beacon的基礎建設做好,並開放應用平台的SDK與API給軟體新創公司,透過Beacon觸發訊息產生一些加值服務,目前已實際上路應用的有iCheck實體比價App、CheckMe,以及購物後延伸的記帳軟體碎碎念等。

大數據分析提升經營績效

如果說O2O是邁向全通路的重要一步,那麼大數據就是精準行銷、創造營運價值的關鍵指標。京晨科技新創事業部產品經理楊秉哲就認為,智慧零售是一種利用大數據分析來優化零售業的執行過程,也就是挖掘出零售業的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最終的目的是提高成交率與營業額,而要做大數據分析,就需要透過影像、WiFi、藍芽、RFID、Beacon等得到足夠的巨量資料。但茫茫資料海中該如何撈出有用的資訊?大潤發商業計劃處經理張玄江認為,最重要的是先釐清需求為何,目標明確後再來檢視資料有無代表性。他舉自身企業為例,目前大潤發以「沒有服務斷點,消費者從進場到結帳一路順遂」為目標,透過智能設備結合消費數據,可以判斷哪個時段、哪個貨架區人流量最多,以此作為行銷效益、帶給客戶舒適環境的評估調校。

相較於傳統實體數據難以全盤掌握,虛擬數據更具其精確性。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在網路上登錄帳號、留下訊息,就能從中獲取數據。資策會很早便開始進行社群相關數據分析,利用社群事件雷達(Social Event Redar)收集包括品牌網站、Facebook、PTT、討論區等社群媒體資訊,分析消費者喜好及輿情監測,幫助企業找出經營上的盲點,而電商也能依據線上消費習慣,觀察用戶行為以規劃關聯的活動與行銷。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通路,無論是針對監視系統的視訊資料庫進行智慧化影像分析(IVS)產生的人流「熱區」(Heat map),還是藉由Beacon觸發手機App接收優惠訊息,其目的無一不是在收集各種數據,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黃金資訊。

產業界線模糊 智慧零售創造商機

一般日常生活中常接觸的零售業在產業範疇界定下屬綜合商品零售業,依不同經營型態分為百貨公司業、連鎖式便利商店業、零售式量販業及超級市場業,以及其他綜合商品零售等。由表二圖表中可以看出,綜合商品零售業的競爭呈現白熱化,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快速,使得百貨公司與量販業、超級市場與便利商店業彼此間的經營型態與商品重疊性日漸提高,產生了極強的相互替代性。



(表二、2015年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及占比)

因此,遠東百貨推出「快排App」,讓消費者去餐廳時不需現場枯等,增加購物機會;大潤發發揮虛實整合效益,以網購獨家及限時宅配到府吸引忙碌上班族;全家便利商店以「My FamiPort」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增加客戶黏著度。創新科技帶來的場域體驗創造出不同的差異優勢,企業需要達到智慧化管理及運營,消費者需要更便利、多元的智慧化購物服務。

新的消費革命業已來到,零售業亟需透過各種結合物聯網、大數據、智慧監控及雲端技術等資訊科技以了解消費者需求、增加服務軟實力,智慧零售將是安控產業的下一個亮點。


(智慧零售商場示意圖。全家便利商店提供)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