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 建構智慧化安全校園

整合資源 建構智慧化安全校園

前瞻基礎建設「數位校園、智慧學習」相關政策的投入,改變了各級學校採購安全系統的觀念與做法。究竟該如何整合相關資源,進一步建構智慧化的安全校園呢?


早期的校園在建構安全設備的需求較為單純,一般學校大多在校園圍牆或校內,安裝傳統的CCTV監控設備;人力的調度上,也相當常見由退休人士擔任警衛,少數經費充裕的學校才會考慮額外聘雇保全人員。當開放式校園政策執行後,降低圍牆高度、甚至拆掉圍牆的做法,造成校園出入複雜難以管理,而在發生北投文化國小學童遭襲擊事件後,校園的安全問題再次引起重視,而前瞻基礎建設「數位校園、智慧學習」相關政策的投入,則改變校方採購安全系統的觀念與做法。

第一道防線:具影像辨識功能的電子圍籬

目前在各級校園安全系統的建置上,以高中(職)為分界點,一般高中(職)、大專院校的經費較為寬裕,且大專院校校區因為規模較廣、人員進出更開放,對於監控攝影機的需求較高;一般的國中、小學則反之,但學生自保能力相對較差。至於在採購安全系統方面,主要以電子圍籬與監控攝影機居多,再搭配智慧影像分析系統,彌補校園安全不足的部分,防範校外人士入侵。

在電子圍籬部分,以紅外線感測較普及,台灣約有90%以上的學校採用。為了減少誤報率,一般在架設之前廠商會事先評估並建議校方改善圍牆條件,例如:樹木茂密的地方先進行移植或砍伐的作業,降低受到自然因素影響的機率。然而,若只架設紅外線感測,即使排除了環境因素,仍容易受到光線、天候因素產生誤報,讓警衛疲於奔命、不堪其擾甚至關閉系統,大大降低了警戒防範的效果。
 
而拜智慧影像辨識(IVS)技術提升之賜,若加上具備此類功能的監控攝影機,則可進一步軟、硬體整合應用,建構雙重觸發機制——紅外線警報觸發時,由監控影像判斷是落葉、光影、小動物或是人,同時發生才會觸發警報,大幅降低誤報機率。尤其目前已有許多加入人工智慧(AI)功能的監控影像設備,除了能判斷是「人」,還能判斷是校方人員、還是闖入校園的陌生人,甚至可追蹤其行進軌跡,不僅大幅提升精準度,更能進一步發揮管理功能。

此外,結合國內4G網路與行動裝置普及化的優勢,安全監控系統還可透過App應用程式,隨時直接監看現場影像;當系統偵測發現異常狀況時會立即推播通知訊息、傳送即時影像或照片、儲存關鍵影片檔案,藉此判斷事件的緊急程度及人員是否需要前往處理。

以整合思維 架構校內第二道防線

有了校園周邊的第一道防線,校內仍須打造第二道防線才能補足死角。透過熟悉環境的校方與經驗豐富的安控業者,找出外人容易侵入的地點及頂樓、樓梯間、廁所、水池等,危險、易發生校園霸凌或人煙稀少的地點。業者與校方討論後依需求與預算,進行風險評估及一次到位或分段執行的設備建置。

除了影像監控設備,像是顧及隱私不能安裝監控攝影機的廁所,可加裝緊急按鈕、對講機、收音系統與滯留偵測等設備,讓校園安全管理人員除影像資訊外,還有其他輔助素材了解突發狀況內容,判斷是否需至現場處理及應變。其他如校內施工區域、池塘、頂樓等危險地點,可利用具有智慧影像辨識功能的監控系統或感知設備劃定警戒偵測區;保存重要器材裝備的教室,可加裝門禁系統控管出入人員,或利用監控攝影機記錄第一位跟最後一位出入教室的人員影像檔案,並與相關系統連動,也可進一步整合擴充至相關建物的消防、門禁與機電系統的連動。

無論是警衛、教官、老師與學生,都必須熟悉各項應變處理流程的SOP,才可有效縮短意外事件的應變時間。當出現異常由系統發出燈光、語音及訊息推播至行動裝置時,警衛判斷若需要至現場處理,可藉由系統影像、地圖與收音系統了解事發地點的位置與狀況,先以廣播方式嚇阻、同時請鄰近的教職人員前往異常發生地點處理爭取時效;倘若事故情節重大,也可透過緊急通報鍵直接通報保全業者或與警方連線。

校園安全需軟硬體、觀念並行

再周全的設備都難100%杜絕有心人士的企圖,各校在裝置安控監視系統之餘,仍希望在人力支援與訓練上再做加強,並且提高保全人員於假日、夜間於教室與校舍的巡邏密度。此外,自身安全觀念的建立相當重要,也必須加強教導學生(尤其是學童)在校園中的安全注意事項、面對陌生人的應對處置態度,以及在危險時如何自救與反應。

無論是政府、學校與安防廠商,這幾年來都在配合校園安全提出各種解決方案。然而完善的設備,仍然需要觀念、訓練完善的人員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才能打造出真正安全無虞的校園環境。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