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防救災意識 創造智慧防災商機

催生防救災意識 創造智慧防災商機
有感於國內防災意識及防災產業的不足,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網羅各界精英,於4年前正式成立,致力於成為產官學研單位交流互動的溝通平台,藉此整合國內防災產業鏈、落實防災技術並促成國際上的合作,甚至是產品設備與防災智識的外銷等,期許能協助政府推動防災與國家永續發展的目標。

4年來,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的重要會員包括各縣市政府的消防單位首長、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NCHC)、大專院校和民間企業等,並多次參訪日本以及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參與不少產學研究計畫及舉辦防災論壇。從協會推動相關業務的種種積極作為,不難看出其肩負科研能量-產業-使用者橋樑的角色,將防災解決方案與客戶實際需求形成應用商機。

智慧化加值應用

物聯網應用是當前趨勢,而智慧防災更是物聯網的最佳體現。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長周天穎表示,萬物聯網使我們的生活安全應用發揮最大效能,例如,運用在防災領域,可以建立災防聯網平台,加速資訊的分享交流,並提供災害預警監測,讓民眾把握避災黃金時間;或於旱災即將來臨前,能預先提醒民眾做好儲水準備加以因應。若災害不幸發生,則有智慧化系統給予逃生動線、路徑規劃的建議,以及幫助決策者在現場進行搜救時突破惡劣情勢,達到良好的通訊及危機處理程序。

如同智慧水錶、智慧電錶可得知用水用電狀況,透過各種災防感測器,便能判斷隧道淹水不宜進入,在前方產生事故的當下,自動發送用路人改道訊息,而這一連串機制的先決條件,奠基於建置完善的通報系統。國內現已有廠商鑽研廣播技術,可在災害發生時將相關訊息傳送至民眾手機,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亦於全台進行細胞廣播測試,這些都是防災與ICT產業的跨領域合作範例。利用物聯網與大數據開發出的智慧防災相關技術,可提供城市安全及永續的數據服務,這其中還有更多的加值性應用有待挖掘。

電通技術&防災觀念待克服

而針對颱風地震造成基地台電力/電訊中斷,山區村落形同孤島、無法與外界通訊的狀況時有所聞,周天穎認為偏遠地區的電力與通訊是目前在技術層面上所遭遇的最大挑戰。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鄭錦桐亦補充,台灣地形與氣候條件十分不利於環境監測設備,防災監測相關產品須能克服惡劣環境影響,應有備援方案,以免因為設備故障率高、電力與通訊中斷,造成傳訊困難。同時,防災情資傳輸必須更智慧化,且又快又準,「要快」須克服資通訊傳遞的壁壘屏障,有多元的通訊架構;「要準」則須廣布監測設備,最好所在地即有觀測資訊。

除了電力與通訊技術尚未到位,民眾缺乏防救災意識也是一個亟待落實的目標。社會大眾往往等到災害發生才學到慘痛教訓,但隨著時間一久便逐漸淡忘,待同樣的事件再度發生,才又將受災責任推給執政者,卻忽略自己也有該負的責任與風險。周天穎強調,防災教育要從小做起,每個人都有機會碰到,災害發生與否只是機率問題。現在台灣也借鏡日本經驗,在某些公共場所如捷運車站等備有緊急避難相關用品,但由於備品具時效性須定期更換理,日後是否有固定經費編列仍未可知。

周天穎指稱,產業會跟隨政策的推動或民眾的喜好前進,如手機遊戲寶可夢的風行,間接帶動了行動電源的銷售量,防災產業也有機會,但重點還是在於防災觀念的建立。

新南向政策 政府組國家隊代表協商

去年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與防災外交,希望將台灣的防救災能量輸出至東南亞。周天穎對此樂觀其成表示,目前台灣在東南亞的防災應用多以實證計畫示範場域為主,這其實跟公部門的重視度有關。以他的國外參訪經驗,日、韓等國往往是由國家帶領企業團隊,政府出面協商交涉力促國際互惠合作,以利國內產業鏈的整廠輸出。反觀台灣,公部門無法帶頭展現南向政策的魄力,企業看不見政府的施政決心,自然降低投資意願。他也建議有關部門,新南向政策立意良好,但不應淪為口號,而是要提出具體、完善的中長期計畫,避免廠商投入資本卻無以為繼。

有了政策的支持,產業界或許也可以思考:災害預警的訊息告知後,下一步該有什麼因應方式、須有什麼樣的準備才能降低經濟損失與衝擊?這些都值得產業界深思研究,以催生出新的防災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提供建議給政府各部會參考。防災責任不只是落在政府當局身上,更要與產業界共同攜手整合防救災資源與技術,進而創造可輸出國外的智慧防災商機。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