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億軌道建設 活絡產業能量

4,000億軌道建設 活絡產業能量
前瞻基礎軌道建設計畫預定以4年(106~110年)為期程,第1期(106年9月至107年12月)編列170億元,4年總預算逾4,000億,依「高鐵、台鐵連結成網」、「台鐵升級及改善東部服務」、「鐵路立體化或通勤提速」、「都市推捷運」及「中南部觀光鐵路」等五大主軸共計38項軌道建設。38項計畫中有15項與地方推捷運有關,約占軌道總經費的59.9%,顯見紓解都會區擁擠交通、提升其交通運輸樞紐功能及服務品質,為前瞻基礎軌道建設的重點目標。雖然前瞻軌道建設計畫一路上爭議不斷,所帶來的效益仍有待評估,但若就其後續可能帶動地方都市發展、創造相關科技產業的經濟產值來看,除能蓄積軌道工業本土化技術能量外,更可望擴大內需,為軌道運輸市場帶來利多。
 
軌道經濟本土化 穩定產業供應鏈
 
在前瞻軌道計畫中,政府喊出「國車國造」口號,要從軌道系統單純化、降低維修成本到扶持國內產業,其中將具體體現在高鐵工程局推動的「軌道技術研究暨驗證中心」,以及成立跨機關的「軌道產業策略專案小組」,目的是掌握設計能力、整合上下游產業,以填補過去國內軌道產業供應鏈的真空,而淡海輕軌便是國車國造理念的結晶。

預計於2018年底完工的淡海輕軌,是第一列國車國造的輕軌列車,也是一個從零開始的大型統包工程。為何說是從零開始?傳統為土建部分先設計好再行發包,淡海輕軌則是從無到有,先設計好再逐步修正、施工。然而這樣的大型統包工程,在技術或專業上是否有相應的監督機制?尤其各地方政府因欠缺捷運建設經驗及專才,目前的做法多是委外給工程顧問公司代為執行。負責淡海輕軌專案管理的美商栢誠台灣分公司專案副理陳逢時表示,其實捷運系統最有經驗的還是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當初費心培養的捷運建設專才,如能充分整合運用,將更有利於計畫的執行。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張澤雄也舉新北與桃園為例,兩者捷運皆有總顧問、PCM(專業營建管理)、IV&V(獨立第三方驗證及確認)及專業廠商,若這些單位有不同意見應由誰整合?業主又是否有能力決定誰的意見最正確?

而針對軌道技術的驗證與國車國造政策,陳逢時也擔憂,雖然立意良善,然因國內目前需求量不大,假設淡海輕軌花費巨資設計出一款捷運列車,只有淡海輕軌使用,其它路線因不同需求須重新設計,每款車都無法量產,所付出的心力與投資不敷成本,製造廠商無法持久,政策便無法延續。驗證機構亦需先培養人才及相關技術,最終取得國際公信力及有能力承辦國外驗證事務才有意義,以現今國內只有少數幾條軌道路線來看,恐難提供足夠的練兵機會。雖然如此,維修能力自主化、維修物料在地化的擴大產業規模政策仍是政府首要目標,高鐵就估計,只要軌道零組件自製比率從原來的15%增加至30%,一年約可省下12億維修費,避免受制於國外廠商而任人宰割,晚起步總比不作為好。
 
智慧影像監控、通訊傳輸 安全商機湧現
 
不管是高鐵、台鐵或捷運,過去皆曾發生重大安全事件,尤其去年台鐵爆炸案暴露出台鐵車廂內未裝設監視器、使民眾缺乏安全保障的問題,以致交通部宣布未來台鐵、高鐵新購列車都須裝設車廂內監視系統。前瞻基礎軌道建設計畫包含各縣市新蓋的捷運、輕軌及鐵路地下化等,預料車廂內監控、場站智慧影像監控系統、平交道智慧化防闖裝置,以及採用無線傳輸方式的行動監控等,將會創造不少需求,為安防廠商帶來龐大商機。

台灣安迅士網絡通訊市場開發經理商漪君指出,隨著智慧影像分析技術愈來愈進步,影像監控已從事後偵查化為主動式預防。如監控攝影機的硬體安全須能做到防破壞攻擊,並在改變視角方向或鏡頭被遮蔽時自動發出告警通知;可監測聲音特徵如吵鬧、情緒激動的人聲,或是如槍聲、玻璃破碎聲等,以此觸發事件警報通知的聲音偵測功能。另外,亦有針對車廂內駕駛員臉部與操作儀表板訊息進行監控、將攝影機與緊急電話連動以即時回傳影像,或是軌道、隧道、場站、變電站的周界防護等。透過智慧影像監控系統的全面佈建,可有效掌握現場狀況。

而當攝影機畫質愈來愈走向高解析度、攝影機數量增多,對網路流量的需求便跟著提高。威力工業網絡亞太區業務部經理陳建瑋表示,軌道需要穩定的傳輸系統以接收訊號,為提高無線網路資料傳輸速率,Mesh網狀網路或可解決頻寬不足、易受干擾的問題。Mesh網狀網路是一種在網絡節點間透過動態路由的方式來進行資料與控制指令的傳送,需要較密集的佈建,每個節點可同時與多個節點連線;當某一節點訊號逐漸減弱即自動切斷,但仍與其他訊號保持連線。過去Roaming封包丟失的原因在於先切斷訊號後才連到新網路,Mesh則是如蜘蛛網架構保持多點連接,當失去連線,AP只需做內部切換達成無縫Roaming,使數據保持穩定傳輸。唯因必須不斷進行Mesh演算,因此頻寬較低,跳接越多越易造成訊息延遲,還需更多研究開發。
 
路網待成形 智慧運輸先行
 
軌道建設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交通壅塞與環境污染的問題,但對於都會捷運系統的軌道建設,提升公共運輸使用率應是當務之急。從前瞻基礎軌道建設計畫來看,其實需要有相當的公共運輸提升作為基礎,而若要打好基礎,便需以重要軌道車站為核心樞紐,善用科技與其他運具充分整合規劃,經由電子票證及交通路網班表分析等,達到無縫轉乘的良好交通環境,才可能提高民眾的公共運輸使用率,創造出有利於軌道運輸系統的永續經營。
 
軌道建設為百年大計,需形成完整的運輸路網後方見成效,如同北捷經過30年的遞嬗,才有如今的高運量與便利性。在路網尚未完備之前,善用結合資通訊技術(ICT)的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將可了解民眾的交通需求,運用大數據分析、ICT與雲端運算技術,發展以公共運輸為核心的個人化需求服務創新模式,以精進大眾運具的服務品質。在進行城市軌道投資的同時,政府也應通盤檢視路網規劃結構,審慎考量各地適合的交通運輸系統,而非視輕軌或捷運為唯一解,並借重北捷經營軟實力的經驗傳承,降低未來成為「蚊子捷運站」的疑慮。
 
 
安全系統的觀念與建置
 
未來8年前瞻建設所帶來的軌道產業鏈商機,將是政府扶植自主性軌道工業的最佳機遇,但也充滿各種挑戰,包括列車/零組件製造商的生產力與國際競爭力、相關研發能量的升級與創新等,或可帶動整體產業的正向循環。我們也在此呼籲:政府花費龐大預算提升國內軌道運輸環境,但安全才是根本;安全的提升不僅是硬體設施、相關零組件的品質保證,還包括安全系統、管理軟體應與時俱進。

軌道建設投資並非僅止於實體安全或是國產自製化比率,其背後的核心意義在於安全系統的觀念與建置。小至硬體的設備零組件,大至軟體的系統整合,都應以安全為最高標準,可靠度與穩定度安全無虞,才能在提升軌道產業整體競爭力的同時,逐步實現安全、便利、舒適的智慧軌道運輸服務。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