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政策加持、法規鬆綁 加速貨櫃集散站智慧化升級~貨櫃儲運協會理事長吳哲榮專訪

盼政策加持、法規鬆綁 加速貨櫃集散站智慧化升級~貨櫃儲運協會理事長吳哲榮專訪

雖然同屬於倉儲/物流業,但貨櫃集散站走的卻是「邊境管制」,為國家特許行業。令人好奇的是,位居國家進出口貨物的最重要關卡、產業鏈的最上游,它們在自動化/智慧化上的進程如何呢?


 中華民國貨櫃儲運事業協會理事長 吳哲榮


貨櫃運輸集散與倉儲,是交通運輸及航運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塊;而45 年來致力促進貨櫃集散、倉儲、運輸、製造及修護相關業者共同公益與經濟發展的「中華民國貨櫃儲運事業協會」,也一直擔任政府主管機關與業者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梁。
 
貨櫃集散站:物流業中的「特許行業」
 
說到貨櫃集散,一般人通常會立即聯想到港埠碼頭,事實上內陸貨櫃集散站也是舉足輕重的要角。簡單來說,碼頭主要聚焦在「貨櫃」進出口、船邊裝卸,處理CFS(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貨物的量較少;而內陸貨櫃集散站除了沒有船邊裝卸,性質和碼頭差不多,只是營業項目更為細化,處理「貨物」的併櫃或分拆數量較多。
 
最特別的是,雖然兩者都屬於服務性質的「倉儲/物流業」,但碼頭和內陸貨櫃集散站走的卻是「邊境管制」,為國家特許行業,必須依照交通部和關務署的法規設立——航港局核發營運許可,但受海關監管,主要的作業流程(SOP)都要遵循海關的管理辦法。
 
也由於如此特殊的要求,台灣經營貨櫃集散站的業者為數並不多。根據中華民國貨櫃儲運事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台灣僅發出33 張貨櫃集散站的證照,共有40 個分站,以北部地區佔比約55%最多;而以協會會員結構來看,港口/碼頭佔13%、內陸櫃場佔87%,其中有7成屬於中小企業。
 
礙於法規、流程 數位& 智慧化仍待提升
 

目前各行各業都講求以創新科技加速數位& 智慧轉型,以貨櫃集散站來看,目前發展情況如何呢?中華民國貨櫃儲運事業協會理事長吳哲榮表示,由於貨櫃集散站的作業流程都必須符合法規要求,且從站場本身、拖車公司、報關行到貨運承攬業(Forwarder)等的配合又是一環扣一環,因此長久以來多以人工作業、紙本傳輸為主。他幽默回憶道:距離海關推行「通關自動化」差不多也有20 年了!嚴格說來,那也只是前端人工記錄、後端再由人工key-in 進電腦的「半自動化」作業,甚至為了符合報表格式目前仍在使用點陣式列表機。
 
直到2016 年航運界在推動VGM(Verified Gross Mass,貨載認證總重),以避免因謊報貨櫃重量造成貨輪沉沒的問題;當時經濟部委託工研院到貨櫃集散站進行了解,開始在堆高機裝上電子磅秤、在叉取貨物時便可直接計算貨物重量。然而,由於台灣產業型態的改變,近年來進出口貨物都已偏輕薄短小,基本上不存在會超重的問題,因此才逐漸轉向協助業者做倉儲的儲位管理。
 
由於貨櫃集散站業者大都是成立30、40 年的「資深」企業,有些倉庫不太適合做自動化的設備,因此思考的重點便落在了「如何在舊倉庫運用新科技?」例如: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在貨物棧板上裝RFID 的晶片,便可清楚掌握棧板被移動到倉庫的何處;而第一線人員也以Pad 取代紙本,進行所有流程的記錄,希望藉此減少紙張、達到「無紙化」的境界。
 
2 大因素不利推動 期望藉勢提升
 
相較於台灣港務公司智慧領航(Trans-SMART)計畫中「自動化貨櫃碼頭」的進程,貨櫃集散站的速度似乎較為緩慢。探究其因,吳哲榮歸納為兩個部分:
 
1、經濟規模不同:碼頭的TEU(貨櫃吞吐量)動輒上百萬、甚至上千萬,內陸貨櫃集散站可能幾十萬就算很多了;且碼頭還有轉口收益,內陸貨櫃集散站只有單純的進出口/空櫃,因此投注在自動化、智慧化升級的成本也有差別。畢竟對私人企業來說,如果投資可提升50% 的效能,但費用卻可能是人工的10 倍,它就不會成為企業主的首要選項。
2、工作場域細節不同:碼頭環境較為單純,主要就是貨櫃、貨櫃車;內陸貨櫃集散站貨物拆出後的包裝尺寸千奇百怪、進出載貨的車輛也有大有小,環境相對複雜,增加自動化推行的困難。 

此外, 由於政府採政、企分離政策,貨櫃集散站並未直接受惠於此次的Trans-SMART 計畫。吳哲榮指出,其實由政府或產業鏈上游的航運公司來主導推動自動/智慧化將是最有力的,例如:交通部正在推行「智慧海空港」;台灣港務公司在高雄港嘗試以QR-Code 領櫃取代吊櫃單,讓司機領貨的程序更方便;也有航運公司已實際運用電子提單(B/L)和提貨單(D/O)…等,也期望居於產業鏈中游的貨櫃集散站能藉此順勢提升、加速自動/智慧化腳步。


 
未來展望
 
隨著台灣產業結構改變,貨櫃集散站整體貨運量逐漸遞減,加上一例一休、新冠肺炎疫情等大環境影響,業者的利潤被嚴重侵蝕。已有廠商認為,與其經營貨櫃集散站,還不如把土地出租或賣掉來得划算。而持續堅守崗位的,除了背後有集團支撐的企業能持續大手筆投資外,一般中小企業只能努力地自我提升、走更精緻化的服務(如保稅倉庫、物流標籤等),以尋求各種加值商機。
 
吳哲榮強調,他將帶領協會持續與政府單位溝通,希望爭取業者採購自動化/智慧化設備時,能享有減稅或補助;而為因應貨櫃集散業者能有更多經營項目的轉型,也期望海商法、海關管理辦法等修法程序須加快腳步,且修法方向需符合實務運作,才能讓業者發展可長可久、產業發展持續興盛。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