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焦點:消防署蕭煥章署長|找回初心 擦亮它 繼續前行!

人物焦點:消防署蕭煥章署長|找回初心 擦亮它 繼續前行!
消防的大家長,蕭煥章署長於今(110)年8月5日上任,曾擔任臺中市政府消防局長、消防署副署長,十分重視消防人力、勤務、安全、車輛裝備器材等議題,且關心第一線人員的心聲及需求,同時上任後將繼續推動重大消防政策。

透過此專題報導分享蕭署長對於消防體系的諸多經驗與感受,讓消防同仁了解消防署未來努力的方向,並在蕭署長帶領下,大家一起前進,如同蕭署長所言:「努力拾回投入消防界的初心,擦亮它,繼續堅定前行。」

署長您當年為何選讀中央警官學校消防學系?
其實我當年選消防學系有兩個背景,第一個就是我家鄰居木材工廠發生火警,那個時候火燒得很大,有很多打火弟兄願意冒險投入救援,那時留下深刻的印象,覺得那一批人真的好了不起。其次,大學聯考的時候,我外公是一貫道的點傳師,時常告誡我要救人、要多幫助別人,那個時候我就想,救人助人的事情,消防工作可以做的到,所以我就去考中央警官學校,並直接選讀消防學系,將它當成是我的畢生志業。

大眾認知消防是「水裡來、火裡去」的危險工作,您覺得消防同仁應具備哪些特質?是否與大家介紹一下台灣消防員的養成教育?未來又如何完善勤務制度與專業分工?
消防工作是水裡來、火裡去的一個職業,它本身有很大的危險性,過去每發生不幸事故,都透露出救災時的操作上的有些問題,如何由下而上讓消防人員建立安全的意識與文化,而不是說署長講怎麼樣、局長說怎麼樣你才去做,消防人員本身就要具備這個能量,所以養成教育的階段就顯得特別重要。

臺灣消防員的養成教育和國外的養成教育有點差異,像美國是上完FireFighter1訓練課程以後就具備資格,日本的養成教育則是半年,臺灣的消防養成教育則要花1年半到2年的時間,才能夠成為一位合格的消防人員。臺灣消防分隊是屬於散在式、據點式的制度,一旦轄區發生人命的災害,就必須由轄區分隊首當其衝去面對這樣子的救援工作。

加上現在全球暖化造成天候不穩定的狀況,讓災害越變越多。面對這樣子的背景,在當初訓練中心成立之初我們就警覺到,如何讓臺灣的消防員跟國外消防員有所區隔與因應未來環境文化需求。所以當時規劃火災、化災搶救、EMT1、EMT2、救助、山域救援、水域救援甚至急流救援等基本的搶救訓練,讓學員們在養成階段就具備救災的能量。分發到實務單位後,針對據點式、散在式的的執行狀況,就可以對轄區基本災害有著相當的應變能力。當然未來可能要有更專業化的救援發展,這是下個階段我們要跟縣市共同來面對的目標。

勤務制度的部分目前已經有幾個縣市開始把分隊勤務化,儘量把業務的部份回歸到中隊、大隊甚至局本部,消防分隊就回歸到救災、救護與救助,加上平常的體能訓練、技能訓練與車輛器材的操作維護,那就是回歸到我們服勤所需要的專業能量,若真的遇到轄區有狀況發生,可以更專注在災害事故的應變。最近一段時間,經過考量與思量,也跟各縣市消防局長持續來溝通,未來會繼續朝著這個方向來努力。
火災搶救訓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未來如何強化消防人員的教育訓練,以及救災車輛裝備的汰換?
臺灣很幸運有訓練中心,原來訓練中心已經有了基本的訓練能量,最近再邀集了很多縣市有國際競賽經驗的同仁,共同組成像是消防人員自救、RIT救援、安全駕駛、繩索救援、甚至體能訓練技能訓練這方面,有6個編組正在進行。也就是從訓練中心這個平台開發出教材,並且協助縣市培養具備這些專業的教官,將這些技術分享到各個縣市。

而訓練中心也打算提出與各縣市合作的中程計畫,意即所有的訓練不見得必須到訓練中心來辦理,規劃與縣市合作培養他們的教官、與訓練場地的能量,甚至如果有專屬於某縣市的特殊災害,我們就培植相對應的搶救能量在當地的縣市政府,如此一來中央能與縣市共同合作,使得訓練未必僅由中央承辦,縣市也能同步來進行。目前正規劃提出中程計畫,透過平台的建置與縣市的分享機制來處理。

另外,我建議不要一次把所有裝備器材全部汰換,而是採週期性逐年更新的方式,讓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不會那麼重。此外必須因地制宜來汰換器材,以火警事故偏少的山地分隊為例,與其多給一套消防衣,不如增添山域的救助搜索裝備,對於山地分隊的同仁更有效益。

消防署如何結合資訊科技,強化消防領域的工作成效?
我們在過去2年已經開發出應變管理資訊雲端服務系統(EMIC2.0),也就是把災害防救、重大災害發生時的所有裝備器材的位置點做整合性通報,我們也請縣市一線應變人員能夠把現場影像傳回來,透過EMIC系統可以很清楚了解到底甚麼地方發生甚麼災害,適用的救災器材也定位,增進調度效率。

最近也應用5G的專案經費做訓練中心與特搜隊的試辦救災與訓練場域規劃,同時也請建置團隊思考未來如何把這個機制應用到各縣市,讓現場救災人員透過資訊的傳遞、影像的傳輸,甚至入室人員的呼吸心跳與定位點等都能掌握,試辦場域計畫系統預計3年建置完成。
應變管理資訊雲端服務系統 (EMIC2.0)教育訓練

您上任後強調會繼續推動「消防設備人員法」,請問您關切的著眼點是哪些層面的問題?原因為何?
未來的消防設備師、設備士必須專業化、法制化,設備師士已經有二十幾年的歷史,然而法制方面一直沒有通過專法,當專法沒有通過,這個團體的專業性、管理、操作等方面就會有落差。

若設備人員法可以順利推動,一方面這是消防設備師、設備士的根本大法,二方面他們也可以得到社會的重視,因為已經完成立法,自己的專業也受到認可。未來設備人員法一旦通過,透過完整的管理與整體的制度結合消防專技人員與檢修申報機制進化,將可使公共安全得到某種程度的提升。

目前臺灣整體的災害防救體系相較於亞洲鄰近國家,有哪些優點值得繼續推動?又有哪些瓶頸待突破?
臺灣的災害防救制度很多是參考日本和美國的經驗作法,目前中央部會是只要發生跟人命有關係的災害,會請消防署長擔任副指揮官,縣市部份大概也是這樣的方式。但災害種類如此之多,面對這些災害一定需要整合部會的資源,也就是全災害(AllHazardApproach)的概念,目前中央政府也已經在執行,之前在臺中市服務時也將這個概念帶入其中,遇到災害時有災害防救辦公室統合,組成人命搜索、收容安置⋯等等的組別,每個組都由幾個相關局處共同組成,事故發生時啟動來應對。這是我們未來面對災害應變時的方向,同時也逐步融合美國、日本機制,而走出臺灣自己獨特的路。

近期很多機會跟國外交流,比如說去(109)年到瓜地馬拉,瓜地馬拉2年前發生過火山爆發,造成2百多位民眾不幸罹難。我們去現勘後發現他們的預警傳遞功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所以國合會通過調度,提供4年的評估、發展計畫,讓臺灣的經驗分享到瓜地馬拉,進而與中南美洲國家分享,考量結合國外的經驗,並與臺灣的經驗相結合。

最近我們也有同仁在帛琉做這方面的交流,即分享臺灣如何加強重大災害發生之後的通訊聯繫效能。我們讓邦交國知道臺灣的作法,甚至未來可透過外交部協助,促進跟美、日等國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救災能量。也就是說,我們學習國外的經驗,發展茁壯自己的實力,同時可以再把臺灣很好的經驗分享到全世界。人道救援不分國界,讓世界看見臺灣的美好救災實力。

消防救災風險巨大,未來您將如何加強與整合政府與民間社區的災害防救能量?
救災光是靠政府是不夠的,民間救災能量很是重要,我們正在推動義消的裝備器材還有人力的充實,未來要繼續把民間有救災能量的團隊結合在一起,經過消防機關認證,義消人員與民間救災團隊便能在重大事故發生時到現場協助與支援。

至於防災士部分,也是地區的民眾經過兩天的養成訓練後,可以做協調聯繫、整合分工、甚至協助收容場所安置,目前全國防災士也已達八千多位,未來會持續增加,透過專業訓練協助政府做好災害防救的工作。當然防災社區這是另外一個區塊,包括水利署、水保局都努力推動人民安全意識的提升,讓社區民眾能夠自保、自救;在社區發生災害而我們政府機關的救災人員還沒到達之前,民眾已經相互地協助與幫忙,這是同心圓的互助概念。

另外一方面,義消、民間救難團隊在第一時間投入救災,接著消防人員的力量進來,跨政府局處的力量也進來,就形成同心圓的保護網,若遇更重大的災害,中央部會的支援甚至國際的支援也會加入。
防災議題對策研擬與組織建立課程

最後是不是能請署長與讀者及消防同仁們講幾句話呢?
消防救災工作很辛苦,但是往往民眾一個小卡片或者送一杯手搖飲,對消防人員的鼓勵相當大,這樣的一個回饋,比得到局長、署長給的獎勵還要開心。很多時候救人命,不是只救回一條人命,而是救回3個家庭,如果當事人已婚,不但救了其原生家庭、自己的家庭,還有伴侶的原生家庭,所以這種動力就是讓我們消防人員願意服務的初衷,這已經昇華到另外一個自我實現層次了,我們真的很需要民眾給我們輕輕的鼓舞,輕輕一聲謝謝,比千萬金貴重。

我期待同仁每天都能過得很充實,我們如果每天增加1%的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一年加乘下來的數據很可觀;相對的,如果我們每天退步1%,99%相乘終將趨近於零。祝福同仁都能拾回當年想擔任消防人員的初心,再把它擦亮,擦亮以後繼續往前走,大家一起加油打拚。

內政部消防署
https://www.nfa.gov.tw/
文章來源取自於內政部消防署2021年8月號《消防月刊》
http://monthly.nfa.gov.tw/article.php?id=770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