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綠建築執行常見問題與建議

智慧綠建築執行常見問題與建議
 
政府正力推危險建築重建,更把綠建築標章與智慧建築標章列為主要的容積獎勵條件,這兩者有何特點?在執行上有哪些常見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本文作者以多年豐富的專案執行經驗,一一為您解答。
 
今年可說是淨零碳排元年,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大目標,各種減碳措施集體出籠,包括綠色金融、碳盤查機制、碳交易與碳資產管理、負碳技術等。在建築領域則首重「零碳建築」或「淨零建築」的相關做法與技術,要落實淨零建築,要以「綠建築」為本,結合「智慧建築」提升效率,並以「再生能源」為輔。
 
危老重建,以綠建築、智慧建築為容積獎勵條件

政府推行多年的綠建築標章制度,已有卓越成效,近年來更積極發展智慧城市與智慧綠建築政策,藉由導入智慧化ICT 系統及設備於建築物中,使建築物具備主動感知之智慧化功能,讓綠建築優勢能更上一層樓,並結合綠建築與智慧化居住空間兩者間之交集部分,進一步提升綠建築效益。這樣的建築物可稱之為「智慧綠建築」,或者可說,「智慧綠建築」是結合ICT 產業之綠建築。
 
根據政府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規定造價達2億元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築,必須取得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為加速都市內危險老舊建築的重建,政府推動「都市危險老舊建築重建條例」,更把綠建築標章與智慧建築標章列為主要兩項容積獎勵條件,加速智慧建築市場的蓬勃發展。
 
智慧綠建築,相輔相成、更臻完善

綠建築標章的主要內容,包括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減廢(Waste)與健康(Health)四大面向,因此簡稱EEWH評估系統。就未來朝向淨零碳排的方向而言,節能部分將會越來越嚴格,相關法規也會有所提升,主要會著墨在建築外殼節能效果與設備能效這兩方面,並著重於利用智慧化系統協助提升設備能效;這時便銜接了智慧建築的能源監控管理系統,包含智慧儀表部分,也就是綠建築與智慧建築兩大標章主要重疊部分。
 
台灣智慧建築標章的內容包括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能源監控、健康舒適、智慧創新八大面向,架構完整但內容較適合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導入,一般具規模的商辦以及公共工程因為都有基本的建築自動化系統(BAS)所以導入較無問題。然而近年來政府推動的危老重建條例,大多為獨棟10樓以下的小型建案,有些甚至不到10戶(傳統上這樣的建案並無標準建築自動化系統),但也希望能夠導入智慧建築標章、取得容積獎勵以及提升建案智慧化水平,套用上述的智慧建築大架構內容,有部分條件難以導入小型建案,便顯得有點殺雞用牛刀。所幸即將公告的新版智慧建築標準,改善了這個問題,希望未來這新版本能夠適合各種不同規模的建案導入,小建案也能夠以精簡的預算,達到小而美且功能完善的智慧綠建築標準。
 
執行智慧綠建築常見問題及建議
一、綠建築部分
一般執行綠建築常見的問題,包括:(1)設計單位不熟悉綠建築標準與缺乏綠建築操作經驗、(2)設計完成才進行綠建築檢討、(3)專案團隊因誘因不足而產生的抗拒心態、(4)業主預算不足、(5)施工單位看不懂綠建築施工規範等;因此執行綠建築專案若僅操作設計成果檢討與製作標章報告書,而沒有在執行過程中協助看頭看尾(包括定期會議檢討、技術資源提供與關鍵節點提醒等),設計單位與業主本身將會承擔莫大的成敗風險。
 
此外,執行綠建築專案時建議導入專案管理機制,包括專案目標管理、執行策略管理、溝通管理、時程控管、綠色價值工程分析、風險控管等。一般常見的綠建築專案風險包括:成本、期程、品質、標章等級等風險;就危老重建案來說,最大的風險就是拿不到標章而發生保證金被沒收的狀況。
 
執行智慧建築標章也是有類似的狀況,以過程本質來說就是執行一個專案,因此除了智慧建築專業之外,同樣可以導入專案控管系統,以讓智慧建築專案達到如期、如質的專案目標。再者,遇有同時執行綠建築與智慧建築雙認證案的場合時,在認證系統重疊部分(例如能源管理系統與智慧化節能設備控制議題上),若能由同一個團隊執行更能為業主精準掌握共同議題方向與節省預算,無須業主辛苦與兩個不同負責單位溝通。
 
二、智慧建築部分
一般執行智慧建築標章較常見的問題,大致是需要於建築設計階段便要開始導入智慧建築系統規劃,始能照規定在取得建照後立刻申請候選智慧建築證書,以確保後續正式標章的執行目標成果。然而一般傳統上智慧系統設計工作都是等到後面弱電設計階段,或是等到施工階段有智慧系統廠商進來時,才開始展開,而且智慧系統亦非傳統電機技師熟悉的範圍,反而較接近ICT資通訊產業的專業。因此,常發生在候選證書階段之前系統圖沒人畫或眼下設計單位畫不出來,都因為真正懂規劃符合智慧建築標章系統圖的人還沒出現,大部分的單位在這時候也都是東拼西湊,以為原本的資源架構就可勝任,甚至有些大單位也會發生這類問題。
 
再者,部分被業主選上的廠商對於智慧建築的要求不甚了解,仍用舊思維做設計,例如IO點數表問題、系統設計架構圖(也因為傳統上智慧系統設計是高度客製化的作業,沒有一定的標準規範)等,以及可能被要求“做工程送設計”的情況下,對系統設計應付了事,反正智慧建築沒申請到責任也不在他們身上;此外,原本工程會出現的錯誤,在智慧建築部分也會出現,例如設計圖說跟施工結果對不起來。其他問題還包括:資安與網路管理權責單位無法釐清、傳統物業管理系統之間的資訊不相容、軟體老舊、資訊保存尚未去中心化管理(雲端儲存管理)等。
 
一般大單位操作大建案,例如某大企業要興建新的企業總部,大單位資源多,除了內部既有資源(例如工程部),很多工作都可分工外包,甚至連智慧系統設計都可以單獨外包。而小基地危老建案若要申請智慧建築容積獎勵,做智慧建築需要ICT跟物業管理結合,這類傳統建築可能連物業管理都沒有,小建案的設計單位對ICT系統知識通常也不熟悉,因此很容易發生案子設計到最後才發現智慧建築部分問題非常大,或者發現代價超出原本想像!
 
結語

以上種種的問題,均可以透過專業顧問團隊的及早參與以及專案管理機制,透過初期目標設定、需求討論、技術方案提供、介面溝通整合、時程節點控管與等級確保機制,在智慧系統廠商還沒真正進來之前,做到及早規劃準備,儘早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達成順利取得智慧綠建築標章的專案目的!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