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污染 ]找到 115 篇文章 及 1 筆相關產品
  • 論PID光離子化技術在工業環境保護中的應用
    PID 光離子化技術可以檢測從一個碳(例如:二氯甲烷)到十個碳的烴(例如:萘)的絕大部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環境監測人員可以使用PID 來檢測生活及工業環境,糾正工業污染和評估污染狀況。Honeywell RAE Systems即是針對不同的環境應用,開發出不同的產品來確保人員及環境的健康和安全。
    Editor / Provider: 漢威聯合股份有限公司 (Honeywell Taiwan Ltd.) | Updated: 4 / 17 / 2017
  • 「第十六屆台北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4/12隆重登場!智慧防災4.0  全面開展科技防災新視野
    運用IOT技術及Big Data雲端大數據應用管控災害 提供防災加值應用服務 實現智慧防災 在高度感知(instrumented)、網路(interconnected)及智慧(intelligent)策略整合架構下,無論天然環境災害監控、城市防火防災應用、工廠企業防災因應、醫療長照福祉、各類工業安全&環境污染監控…等皆可藉IoT的核心技術,達成「智能」與「互聯」具體實踐安全防災目標。 「智慧防災4.0」是「第十六屆台北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的主軸,透過ICT、雲端、大數據、影像識別…等IoT應用技術,並結合APP、介面、系統平台達到災害管控、搶救管理、營運管理,進而提供國土防災、消防防災、工
    Editor / Provider: Leo Huang | Updated: 4 / 4 / 2017
  • 桃園市執行「移動式水質即時監測計畫」 落實智慧環境及智慧監測
    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德日前主持市政會議,聽取環保局「移動式水質即時監測計畫」專題報告後表示,此計畫不僅在「105年度創新提案」中獲評創新獎,也結合智慧城市旗艦計畫中「智慧環境」概念,以全台首創方式,將微縮晶片用於水質監測,未來計畫落實後,將可升級桃園市環境污染監測機制,讓水質監測更加智慧化。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14 / 2017
  • 交通大學推動智慧校園 打造校園環境監測網
    交通大學今年2月起於校內建構智慧校園環境品質監測網,結合空氣污染監測、網路工程、巨量數據分析、污染模式模擬與環境影像分析等專家,以物聯網技術將環境監測與巨量數據分析結合,公開供全校師生查詢空氣品質。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3 / 2017
  • 高雄環狀輕軌第二階段動土 預定108年底完工
    高雄環狀輕軌全長約22.1公里、設置37座候車站,分成二階段工程施作,長8.7公里的第一階段工程,已於105年7月份開始試營運,第二階段則於2月9日正式動土,工程自C14至C37站,包括23座車站及一處駐車場,全長約13.4公里,預計於108年底完工。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2 / 10 / 2017
  • 「智慧防災4.0」 翻轉&跨界整合 開創消防防災新契機
    一年一度、全國規模最大的消防防災盛會-「第十六屆台北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訂於2017年4月12至14日,在台北世貿南港展覽館盛大登場,與「台北國際安全博覽會」同期展出,2016年展會論壇成功吸引超過6,000名企業及政府單位聽眾,全場匯集24,346名海內外參觀者,提供消防防火、工安環衛、防災/搶救相關專業人士與使用單位掌握最新產業趨勢以及全方位智慧應用解決方案。
    Editor / Provider: Leo Huang | Updated: 1 / 20 / 2017
  • 新政府能源政策的最後拼圖—該採取何種節電政策?
    能源問題,特別是電力問題是台灣未來經濟與社會發展最重要的變數之一,也是台灣社會公共政策的爭議話題。特別是在民眾反核意識逐步高漲、無核化能源逐漸成為台灣主流民意,以及做為目前台灣主要發電主力的燃媒電廠造成污染、必須逐步汰換的因素下,台灣勢必進行能源轉型。
    Editor / Provider: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助理審查官、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博士 | Updated: 5 / 31 / 2016
  • 智慧交通發展願景-張學孔:在時間、空間與運輸工具做最好的選擇
    台灣智慧交通運輸發展至今已有不錯的成果,例如:受到國際矚目的ETC、聰明的公車動態資訊系統、智慧票證系統、計程車衛星派遣等,都為生活帶來不少便利。智慧運輸除了帶來更方便的使用體驗,同時也是為了提升整體交通的效率。張學孔表示,若要抒解尖峰時間通勤族湧入城市的壅塞問題,首要仍是減低車子入城數量,讓通勤族透過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步行或騎乘腳踏車,降低自行開車機會,並讓城市發展走向綠能、永續與友善的智慧城市。
    Editor / Provider: 方姿勻 | Updated: 11 / 22 / 2016
  • 生物辨識技術的安全問題與應用發展
    研究說明,人體的指紋、掌紋、靜脈、聲紋、臉部、視網膜、虹膜、骨骼等都具有個體的唯一性和穩定性,且這些特點一般終身不太可能會變化,因此可用這些特徵作為判別人員身分的依據,從而發展出了各式不同的生物辨識技術。也由於人體的生物特徵具有唯一、可靠、終身不變、不會遺失和不可複製的特點,所以基於生物辨識的門禁系統,從識別的方式來講安全性和可靠性最高。
    Editor / Provider: 張淂福 | Updated: 12 / 5 / 2016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