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資料 ]找到 1573 篇文章 及 13 筆相關產品
  • 新北市打造全國首創智能管理火災鑑識中心
    新北市打造全國唯一導入智能管理、可遠端監測儀器及環境狀態的火災鑑識中心,於3月17日舉行落成典禮。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火災鑑識中心融合調查跟鑑識,將科技快速的運用於火災現場,能更有效率提高鑑定能力,找到明確的真相。
    Editor / Provider: 新北市政府 | Updated: 3 / 18 / 2022
  • 全國首創社區公設能源效率分級認證 新北節能E好宅計畫啟動
    為達成新北市2050年淨零碳目標,新北市環保局於3月10日推出全國首創社區公設建築能源效率分級標示「新北節能E好宅認證計畫」,邀請社區踴躍參加,並與房仲業者合作於買賣房屋的網路交易平台公布節電表現優良的社區,供民眾選購或租賃時瞭解社區建築物的用電表現,並達到建築節能有效監控。
    Editor / Provider: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Updated: 4 / 1 / 2022
  • Geo-AI浪潮下的影像辨識應用新契機
    將AI技術結合地理資訊系統(GIS),創造智慧空間資訊(Geospatial AI),扮演未來生活應用不可或缺的科技角色。本文將帶領大家挖掘,有別於過去Geo-AI影像辨識技術應用的新契機。
    Editor / Provider: 興創知能股份有限公司 | Updated: 3 / 14 / 2022
  • 交通部將擴大無人機結合AI影像技術應用,改善路口安全
    運輸研究所去(2021)年應用此創新分析技術於兩項高風險衝突情境及易肇事路口改善,以驗證分析技術可行性,並於3月3日至交通部部會會報分享研究成果。交通部長王國材除肯定此分析工具之成效,並指示應擴大應用,以協助道路管理機關找出路口安全問題,並據以改善。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 Updated: 3 / 3 / 2022
  • 隱形冠軍亮相台前~ Moxa傾全球經驗,助力台灣智慧軌道通訊應用發展
    台灣的資通訊產業聞名於世,各領域不乏頭角崢嶸卻低調而行的「隱形冠軍」,四零四科技(Moxa)可說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政府全面開展軌道建設並大力推動「國車國造」之際,Moxa決定不再「隱形」,並站上第一線號召軌道交通相關廠商一起投入為國服務,也讓MIT能在全球軌道交通市場發光發熱!
    Editor / Provider: 修蓉芳 | Updated: 3 / 7 / 2022
  • 台北轉運站科技執法3月上路 違停將難逃法眼
    台北轉運站位居主要幹道,是民眾轉乘之交通樞紐,尖峰時段車流量增加,周邊常有違規停車情形,嚴重影響用路順暢與安全。為了減少道路上車輛違規亂象,警方在台北轉運站前設置「違規停車科技執法設備」自動偵測違規停車及併排停車,將於3月1日起正式啟用。
    Editor / Provider: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 | Updated: 2 / 25 / 2022
  • 軌道建設智慧化、國產化推動的問題與挑戰 
    在「2021智慧軌道運輸發展論壇」中,特別安排了「軌道建設智慧化、國產化推動的問題與挑戰」專家座談,來自鐵道局、台鐵局、中科院、神通資訊、中華大學5位專家,進行了專業而精彩的論述。本文特摘錄精華,以饗讀者。
    Editor / Provider: 吳珮琪 | Updated: 11 / 10 / 2021
  • 晶睿通訊攜手嘉因資訊 打造智慧安全新未來
    全球智慧安防領導品牌晶睿通訊宣布與嘉因資訊合作,結合雙方在監控及門禁系統優勢,開啟智慧安全新生活。晶睿通訊強化智慧影像分析技術的同時,積極與各大領導軟硬品牌策略聯盟,發揮彼此優勢,展現高度系統應用與技術整合,提供更多影像加值服務,滿足垂直市場的安防需求。
    Editor / Provider: 晶睿通訊(VIVOTEK) | Updated: 2 / 22 / 2022
  • 行政院通過建築法修正!耐震未改善可罰30萬
    本月12日凌晨00:43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5.6級地震, 宜蘭、花蓮最大震度為3級,全台有感!不少民眾在睡夢中被吵醒!中央氣象局說,未來2~3天不排除還有規模4以上之餘震。
    Editor / Provider: 行政院/整理:編輯部 | Updated: 2 / 22 / 2022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