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車市場3大致勝關鍵
智慧停車市場3大致勝關鍵
時間: |

在地狹人稠、高度集中發展的都市化區域(尤其在亞洲),因停車一位難求而衍生的違規停放、交通壅塞、耗時費力、空污加劇…等亂象,已成為都市居民苦不堪言的日常。因此,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近年來在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成為智慧運輸系統(ITS)中最熱門的應用之一。


洞悉行業「眉角」

每個行業都有其專業知識(Domain Knowhow),想要在垂直應用市場經營得深,就必須洞悉服務該行業的操作技巧(Operation Knowhow)。舉例來說,眾所周知「施工團隊」的良窳極大程度地影響設備布建品質,這點在智慧停車市場尤其被業者所強調,能否擁有配合穩定、深諳「眉角」的施工人力甚至可以成為行業進入障礙。因為施工團隊經驗是否豐富?技巧是否純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良好?等等,都牽動著能否快速完工、減省後續維修的總體成本。 

智慧化的下一步:大數據分析

而在停車智慧化之後最受關注的是,要如何從車檢器、車牌辨識攝影機所收集回來的Big Data進行分析,進一步衍生出更好的服務及商業模式。尼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張世模張世模指出,首先要思考的是「哪些Data需要被Mining(探勘)?」例如:停車格在席資訊,第一層可直接給用車人(哪裡有停車位?);第二層可以給路邊開單的勞務單位機動調度開單員(這邊有人停車,趕快過來開單),或是比較(Benchmarking)在席偵測器與勞務開單員的績 效…等;第三層可將這些Data結合成大數據熱點圖(Heat Map),就能在熱點區結合當地商家(如:洗車、餐廳…)進行廣告或促銷活動;還可視假日人潮狀況進行停車位及時段收費標準的調播。

整合,提供完整的生態鏈服務

此外,「整合」也已是業界人士大力鼓吹多年的思路與方向。就智慧停車設備與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而言,無論是做硬體或軟體,都必須導入智慧停車的商用思維並加以整合,才能獲得業主端的青睞。而就整體產業面來看,逢甲大學智慧運輸與物流創新中心副主任鍾慧諭則點出,台灣的廠商應該要打團隊戰,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領域做各種創新、創造服務的價值,不需要削價競爭。政府也可以比較開放的角度,將民眾的公共服務釋放出來,政府跟民間合作進行各種創新,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服務,更容易看得到未來。


**********************************************************************************************************************
有限面積的最佳選擇-機械式立體停車場

路外停車除了一般設置在空地或建築物裡的平面式停車場外,80年代曾風起雲湧的機械式立體停車場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台灣立體停車機械產業協會理事長林久晃表示,當可使用土地面積有限(一般以1,800平方米為區隔線),機械式立體停車場就是最好的選擇。而且與平面式停車場比較,每年建物相關設備的維修保養費用約可節省20%左右,更無人身安全、財物失竊之虞。 

基於立體停車場本身就是機械傳動、軟硬體結合的自動化先驅,因此早已藉由機械數據的Big Data不斷配合使用者需求進行修正。目前智慧停車的服務也可做到:手機App線上預約車位、車主抵達時最適合該型的停車格已在距離最近的地方等待(要離場時亦然)、以eTag或車牌辨識綁支付的方式進行付款…等功能。 

雖然立體停車場優點眾多,但或許囿於缺乏政策鼓勵及民眾莫名的心理因素影響,目前台灣機械式停車位數量大約只占全部車位的11.5%左右。有鑑於台灣目前停車位缺口仍大,林久晃也呼籲,希望政府對於增設立體停車場能有獎勵政策,且在2030年要全面電動車化的目標下,儘快提出停車場須增設充電樁的比例及進程,以利業者準備。
**********************************************************************************************************************

 
台灣立體停車機械產業協會理事長 林久晃

相關文章推薦

智慧停車解決方案 多重結合是趨勢
智慧停車解決方案 多重結合是趨勢
智慧停車市場商機可期
智慧停車市場商機可期
智慧停車產業的物聯網數位轉型
智慧停車產業的物聯網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