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以智慧科技打造前瞻治水與防災機制
時間: 2025/04/15 |
來源:編輯部
大家對「水利署」或許耳熟能詳,但對其轄下10個「河川分署」所扮演的角色及肩負的任務,或許就有些陌生了。a&s特別專訪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分署長謝明昌,請他來為我們細說分明。
經濟部水利署負責全國水資源管理、防洪治水、河川整治及水環境改善等工作,其下轄10個河川分署,主要依河川流域劃分各負責區域。
地方治水強而有力的好夥伴―河川分署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分署長謝明昌表示,以六河分署(簡稱)來說,主要負責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及阿公店溪4條中央管河川、曾文溪排水等5條中央管排水的治理及管理,以及海岸的防護;同時協助台南、高雄兩大直轄市進行地方管河川及排水治理,並在防汛/防災工作上密切合作,透過資訊共享平台即時掌握水情監測數據最新狀況,進而及時排除問題、確保災害降至最低。此外,針對一些已治理完成、較無防洪之虞且靠近都會區的河川堤防(堤前高灘和堤後區塊),也會進行親水環境的營造,例如:綠化植栽、修建行人步道或自行車車道等,強化當地休閒與觀光效益。
在協助地方河川及排水治理上,最具代表性的要屬流經台南永康和仁德的三爺溪,其早年飽受污染與水患之苦,六河分署在集結其他幾個河川分署和台南市政府共同合作努力下,採取「系統性治水」策略,才能提早3年於2022年完成全線治理,並移交給台南市政府管理。另位於高雄的典寶溪排水,六河分署已完成局部治理,目前與高雄市政府共同合作加速芋寮滯洪池及非對稱治理工程,以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此外,六河分署也積極協助地方爭取中央預算、督導工程進度,以加速台南、高雄的治水成效。
雙管齊下,應對極端氣候與都市發展挑戰
然而,全球暖化導致極端氣候影響日益劇烈,加上台灣地狹人稠、都市化發展腳步太快,都對土地的承洪韌性和防災治水工作形成嚴峻的挑戰。謝明昌指出,以前的強降雨大約是每小時40、50毫米(mm),現在則是每10分鐘動輒超過達20毫米,以內水(降在都會區內部的雨量)來講,下水道往往無法及時排出而造成積淹。另外,近年來中/南部地區發展快速、建設需求大增,許多原本可以儲水的農田、漁塭被開闢為工業區或住宅區,反而增加了當地的逕流量、加重下水道與河川的排水負擔。面對這樣的挑戰,水利署採取「加強土地承洪韌性」、「加速系統性治水」雙管齊下的策略因應。
加強土地承洪韌性
必須先翻轉傳統的治水思維――只要一下雨,就快速將水排至下水道及河川當中,但面對極端氣候下動輒「破記錄」的短時強降雨,下水道及河川亦無法負載。因此,該如何讓土地發揮海綿的角色、適時Hold住部分雨量(如設置滯洪池),則是新的思考方向。此外,現行水利法僅針對2公頃以上的開發區要求提列出流管制計畫,但時下許多的開發案(尤其是住宅區)範圍都在2公頃以下,目前水利署也已著手修法,希望能儘快將2公頃以下的開發區出流量一併納入管理。
加速系統性治水
有鑑於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分段而治的模式成效有限,現在則透過水利署集結幾個河川分署和地方政府的資源與力量,進行系統性治水――同時於不同河段把瓶頸打通、將缺口補齊,既全面又快速地完成整條河川治理工作;如前述台南三爺溪的案例,即是系統性治水的成功典範。此外,已建置的防洪排水相關設施也必須確保其能維持正常運作,才能適時發揮該有的保護標準,所以平時的清疏、維管工作亦需要徹底落實。
智慧科技提升防災韌性與管理效能
除了政策的引導,謝明昌也深知創新科技亦是快速體現防洪防災效能的利器,因此無論於水利署歷任水利防災中心主任、第十河川局副局長、第九河川局局長及目前的第六河川分署分署長,他都積極推行多項數位化與智慧化措施,包括利用淹水感測器及CCTV影像等技術監控水情、建置智慧河川管理平台整合氣象預報與即時監測數據、透過LINE Notify示警推播防災情資及早應變…等。尤其「九河你在一起-智慧河川管理系統」更榮獲「2020年雲端物聯網創新首奬」、「防災科技應用技術優質獎」、「金圖獎-應用系統獎」、國家發展委員會「智慧國土年度特別獎」等多項大獎的肯定。
謝明昌強調,防災一定要先預警!運用智慧科技主要在於強化監控水情和防災預警機制,藉由手機簡訊、Line及細胞廣播服務(CBS)及時將災防訊息傳遞給該知道的人,並進一步告知該如何應變。近年來淹水感測器於地面上的布建已相當廣泛、應用也相對成熟,目前正快速進行於下水道的布建,希望擴大連結的淹水感測訊息能提供更前期的示警。而人工智慧(AI)的加入,不僅讓CCTV監控影像有了更精準的自動辨識與告警功能,也讓雨量預報和水情預警的研判更加精細(例如從每小時提高至每10分鐘)。未來智慧河川管理系統將導入更多分散式(邊緣)運算AI與物聯網創新科技,除了精進監控、預警通報效能,提升防災韌性,也期望能更多地應用於行政及業務管理層面(如智慧查核、行動辦公…等),降低署內同仁行政負擔的同時,也能提升作業效率。
全民自主參與,提升整體防災能力
展望2025年,六河分署的工作依舊滿檔――除了要做好例行的防汛防災工作,在曾文溪排水、鹽水溪的系統性治水上將完成「最後一哩路」,而在台南「黃金海岸」也將進行水工模型試驗、工程改善與養灘作業;此外,也要進行二仁溪第五、六期河川環境營造工程。
隨著今年汛期將至,謝明昌也呼籲大家主動清理居家周邊環境、確保排水順暢,並協助觀察社區內潛在災害風險、即時通報異常情況。透過全民自主參與防災工作,才能與政府共同提升整體防災能力,保障全民生命財產安全。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分署長 謝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