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從“AI for Good”出發,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台灣人工智慧協會:從“AI for Good”出發,做和別人不一樣的事!
時間: |
AI(人工智慧)可說是近7、8年來產業界最熱門的關鍵字,國內與AI發展相關的公協會組織也相繼成立,台灣人工智慧協會(Taiw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 TAIA)便為其中的代表之一。該協會有何獨特之處呢?現在就帶領讀者們一窺其風貌。

照片由右至左分別為:TAIA秘書長 吳春森博士、執行長 林筱玫博士、理事長 林建憲博士、策略長 張剛羚、AI Angel Club執行秘書 高于立。
  
台灣人工智慧協會於2020年成立之初,主要是由「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友會成員所組成,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業經理人和技術人員,大家從學習、深化、重塑什麼叫AI,到探討如何將AI落地而一起努力。為了打破同溫層、開闊視野,協會成立後便開始招募非校友――只要是對AI發展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包括教授、律師、法官、會計師、採購主管、地政士、不動產經紀人等)都可加入;而為了加深與產業界的鏈結,第二屆開始也廣納企業會員,目前會員數量已有400多名。
 
突顯“AI for Good”的重要性,每年皆樹立新里程碑
談到台灣人工智慧協會(以下稱TAIA)的獨特之處,理事長林建憲博士表示,用AI促進產業發展固然好,但AI技術的發展對社會造成的衝擊其實是更大的,可能會加劇社會的落差。因此早在3年前TAIA就開始在探討AI倫理(AI Ethics)的議題,並提出AI for Good(AI良心)的呼籲――如何運用強勢的AI技術去幫助社會上較弱勢的團體(如偏鄉、長照機構…等),以避免從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轉變成人工智慧落差(AI Divide)產生更大的鴻溝。
 
由於凡事皆從“AI for Good”為出發點,TAIA做的事情也跟其他公協會、法人組織不太一樣,例如:
  1. AI Award:為了激勵學界與產業界持續投入AI研發與應用實踐,共同推升台灣在國際AI領域的能見度與影響力,TAIA特別於2023年設立了AI Award的年度獎項,包括“Best Speaker”、“Best Solutions”及“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Award”,且不接受任何贊助,以維持獎項評選的公正與客觀。
  2. AI Solution Taiwan:耗時一年半、由TAIA執行長林筱玫博士攜手10位博士們共同編纂的《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AI Solution Taiwan 50),在各界引頸期盼下已於今年7月26日正式發表,內容橫跨AI倫理、製造、醫療、金融、零售、農業以及跨域創新等領域的解方與效益,不僅展現台灣在AI技術應用上的創新實力與在地智慧,亦可作為AI課程的教科書。
  3. AI Angel Club:TAIA「台灣AI天使會」執行秘書高于立表示,TAIA已經從AI技術與人才的交流平台,發展成完整的AI產業生態鏈(EcoSystem),無論想尋求AI 相關的技術、人才、Solution、工作機會、甚至是投資標的,都可以在TAIA找得到。AI天使會就是一個媒合具發展潛力的AI團隊(或方案)與投資方的平台,且雙方都經過TAIA的認可,成功機會更高。
 
《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
已於7/26正式發表。

 
AI+產業=跨界合作的無限可能
無論是AI Award、AI Solution Taiwan或是AI Angel Club,其圍繞的核心都是TAIA的創會宗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化、擴大產業之人工智慧應用」。
 
要先擁抱AI,才能駕馭AI
而在推動「AI產業化」及「產業AI化」的過程中,TAIA也發現到產業界普遍會遇到的困難。TAIA秘書長吳春森博士表示,以中小企業(尤其是傳統產業)來看,大多數的企業主及中階幹部不太瞭解AI、也無法具體說出自己的需求,因此對中小企業來說,AI人才與相關資源的鏈結是非常重要的。TAIA策略長張剛羚也指出,在AI 1.0時代,許多中小企業遇到的問題主要偏向沒有數位化的數據(Data)、找不到可以落地的場域…等;而進入AI 2.0時代,比較多的瓶頸會出現在導入AI方案後的效益該如何量化?而這恰恰是吸引企業主願意投入的誘因。這部分TAIA也提出了他們的解方:
  1. 不知道A I可以做什麼:可以選擇先到「台灣人工智慧學校」上課,或到TAIA來多了解、多交流,自然就會有自己的想法或別人給的建議。但若一直不接觸AI,就永遠沒有認識AI的一天。
  2. 不知道投入AI後的效益:可以「從小地方做起」。以製造業來說,不需要一開始就投入千百萬、上億元經費,全廠幾百個機台一起做;可以從一、二個機台開始導入AI,監測機台的運轉速度、震動大小、溫度高低等,得到數據後再看如何進一步應用。若展現良好效益,就進一步擴大範圍;若不符預期,再看如何調整或換個題目嘗試。
 
AI結合安防產業的3大發展方向
AI是產業升級的利器,如何落實到產業面進行垂直/橫向的跨界合作,則是產業創新應用的最大驅動力。相當熟悉台灣安防(Security)產業的高于立提出他的看法:跨界的合作與應用除了需要有一定程度的AI知識外,還需要一點創造力和想像力。以AI監控攝影機來說,就可結合無人機應用在巡視農作物(如西瓜田)的生長狀況上;也可根據人臉影像辨識技術清楚判別人的臉色甚至呼吸、心跳,相當適合應用在醫療、長照或機場海關等場域。他認為,AI與安防產業的結合未來將朝向三個方向發展:
  1. 隨著Edge端的AI算力增加,攝影機本身影像辨識的速度將更快、應用也會更廣。
  2. 近年來大語言模型(LLM)快速發展,若應用於影像監控更可能顛覆傳統演算法依賴訓練的模式,讓監控影像從「解析」直接進階到「推理」。
  3. AI模型已經發展到Agent to Agent,若將其應用在Smart Home/Builiding領域,相信會有更多應用上的想像空間。「尤其我們具備AI及軟/硬體整合能力,這是台灣相當大的優勢。」
 
向上連結、中層串連、向下紮根
對於TAIA下一階段的發展,理事長林建憲博士表示:「除了專注於如何更好地照顧會員、如何更擴大“AI for Good”的影響力,也將致力把台灣的AI Solution整合在一起,透過政府或民間的力量一起走向國際。」執行長林筱玫博士也補充三點:(1)向上連結:就AI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政策建言;(2)中層串連:串連中堅世代,懂得運用AI而不是被AI取代。(3)向下紮根:讓Z世代的數位原生族認同“AI for Good”的理念,才能更好地解決未來百工百業所會面臨的問題。

相關文章推薦

弘光科大校友群體攜手TAIA捐贈《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助力母校智慧教育
弘光科大校友群體攜手TAIA捐贈《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助力母校智慧教育
台灣AI產業邁入實戰新紀元~《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7/26正式發表!
台灣AI產業邁入實戰新紀元~《台灣人工智慧實戰解方精選50》7/26正式發表!
「2025 AI Award頒獎典禮」暨「實現AI.創新AI – AI技術與智慧應用研討會」5/7圓滿舉行!
「2025 AI Award頒獎典禮」暨「實現AI.創新AI – AI技術與智慧應用研討會」5/7圓滿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