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憂勢」還是「優勢」

要「憂勢」還是「優勢」
農曆年前,親自跑到中南部拜訪了一些通路商,生意看起來頗為熱絡,有幾家業者每個月甚至還能賣出3、4千台攝影機,瞧他們進、出貨如此頻繁,一點都感受不到安控產業的低迷,所以誰說景氣不好,其實就看您怎麼玩!
 
相較之下,國內上游的生產製造廠就處於缺乏訂單的窘況,不得不在哀嘆聲中艱苦度日。但是,兩者之間究竟為何出現如此天地雲泥般的境遇?相信大家應該也了解,這一切都是「陸貨」效應!自2014年8月開始,中國海康威視以類比高清(TVI)正式在台鳴槍起跑,不再遮遮掩掩,公開掀起大陸安控產品賣入台灣市場的巨浪,而這一切不過只是個開端。

陸貨橫掃台灣安控市場

在那之後,中國的大華、雄邁(巨峰)、宇視,以及深圳、華南沿海一帶業者的產品陸續登台。看到大陸製品擁有「性價比高」的優勢,或許受時勢所逼,國內通路商也毫不避嫌,相當積極、規模性的尋找大陸製造商,洽詢代銷機會;也由於時空條件的成熟,這兩年來,陸貨一改過去的低調做法,堂而皇之橫掃台灣市場,拓通路、找SI、進盤商,甚至間接把手伸進標案市場。

不用過關斬將,也不需披荊斬棘,「陸貨」一路順著「價格」走,沿著大家的「利」之所在,就直搗黃龍拿下台灣市場。據估計,全台在監視監控類別,大陸「整機」進台量已超過市場總量的半數,如果再加上半成品及機板模組,則全台安控市場占比或許會超過70%。這個數字是驚人?還是理所當然?後面代表著什麼意義,令人尋味、值得探討。

姑且不論這70%的數據是正常還是反常,我們倒要先問:「台灣廠商在這個時候的反應是正常還是反常?」其實,安控產業在台灣發展超過30年,過去以台灣為利基,進軍全球市場的模式經營得非常成功,台灣製CCTV曾經占世界供應量的1/3強。然而面臨大陸的崛起,過去的輝煌如今何在?被陸廠吹皺安控產業的一潭池水,市場重新洗牌、遊戲規則重訂,以價格導向的大陸廠商,似乎一夕之間成為全球安控產業焦點,海康與大華成功躍居全球50大安防企業排名第一、四名。在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的促成下,中國會有這樣的發展,不得不承認有其得天獨厚的先天條件。

翻轉劣勢須跟上全球IoT趨勢

比較難以解釋的問題在於,為什麼現在的台灣市場都是陸製品?嚴格說來,台灣市場屬於在地市場,該是以「MIT」的產品培植茁壯,如今卻要用「陸」製產品才能養大,這到底怎麼回事?是「供應端」抑或「需求端」出問題,還是兩邊都發生狀況?大家應該好好思考,這絕不會是那種「雞生蛋、蛋生雞」的無解難題。

我們總認為,台灣製造就是要鞏固台灣市場,在本土優勢下,沒有理由「自己的小孩要給別人養」,何況我們還有優良的製造環境。當市場踏入全球化後,安控業由封閉走向開放,從IT化、IP化,到通訊化、智慧化的過程漸趨成熟,若以先天或客觀技術環境來看,台灣安防能否挽救頹勢的機會,在於因應全球IoT的這一波走勢。這到底能不能對台灣安控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轉機只在一念之間,得看大家如何應對。

我們曾經呼籲,台灣安控要走行業細分化解決方案,擺脫傳統OEM的製造思維,以技術為經、服務為緯,進入客製化及服務的時代,與大陸做出區隔差異。尤其在物聯網趨勢下,更要勇於開放跨界整合,導入各領域應用。當這所謂「大整合、大應用」時代來臨,業界需要懂得如何在洪流之下來創造「物聯安防」共生體系,進入物聯網產業供應鏈,築起共生與競爭力的防護罩,再找出安防新價值,面對全球新競爭環境,重塑台灣安控競爭力,這樣台灣產業才能保值,轉型再出發。

穩定本土市場基本盤 強化品質更重於價格

同時,我們也在觀察,陸製品不斷壓低價格的同時,對於材料、製程、品管、勞力人工等,相關的管控是否也同樣在降低標準,目前雖然仍看不出陸貨「性價比」的變化,得靠市場與時間去驗證,但如果陸製品因為市場銷售競爭的緣故,走上惡性價格競爭「去品質化」的道路,偏離了「品質」的基本要求,相信終究會面臨市場的反噬,此時便是台灣安控產業的機會。尤其在國內市場,品質控制與在地化優勢,更是台灣廠商第一優先穩固基本盤的重點,豈能現在就拱手讓人?只要堅持下去,誰能說我們不愛台灣?

此時此刻,同樣也要對國內通路商慎重呼籲,不管產品從哪裡來,賣方與買方必須優先考量品質而非價格。一項產品的競爭力在於穩定性、耐久性,這必然是顧客的選擇重點。產業界必須有志一同共為本土市場把關,不要再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的遺憾。因此,業界不能再忽視台灣市場,應重新回頭仔細評估,相信安控產業為台灣帶來的不再會是「憂勢」,而是新的「優勢」!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