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智慧監測設備再提升 IoT技術把關空氣、水質及碳排放

港口智慧監測設備再提升 IoT技術把關空氣、水質及碳排放
為提升港區環境監測品質,台灣港務公司運用物聯網技術,於7大國際商港規劃建置150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全天24小時監控港區空氣品質,藉由即時掌握空氣品質,主動進行港區作業調整及污染防治措施改善。

(右圖)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結合風速風向示意圖
 
透過港區多項改善措施,去(2021)年整體減碳量達89,882公噸,相當於231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另細懸浮微粒(PM2.5)減量441.5公噸,二氧化硫(SO2)減量7,950.1公噸,減量成果顯著。未來更將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港區一周空氣品質變化,有效安排調度碼頭作業,減少貨物裝卸作業對市區之衝擊。
 
港務公司7大國際商港自2017年全部取得生態港認證,並持續辦理認證複評迄今,其中空氣品質均為各港口重要的環境議題,港務公司為掌握港區環境品質,持續辦理港區環境監測工作,在7大國際商港共設置72處水質測點、59處空氣品質測點及48處噪音測點,今(2022)年更運用物聯網技術,增加設置150處空氣品質微型感測器,全天候即時監控港區空氣品質變化,可監測溫度、濕度、細懸浮微粒(PM10、PM2.5)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等,並發展智慧化預警系統,如遇到監測異常情況,立即通報港口作業人員快速掌握污染來源,同時藉由大數據分析,整合港區域監測數據,分析污染熱點區域及好發時段,加強可疑污染來源的追查。
 
港區空氣污染來源主要來自船舶、運輸車輛及裝卸作業,在船舶空污改善部分,台灣港群陸續推動「船舶減速」、「船舶使用低硫燃油」及「擴大岸電設施使用」等減量改善措施;在運輸車輛部分則透過「港區聯外交通系統」的完善建置、「自動化門哨系統」設置,減少運輸車輛停等時間及怠速所產生的空污排放;在裝卸作業部分則透過港區作業機具電力化、設置自動化密閉式裝卸設施及汰換為密閉式裝卸設備等作為減少逸散揚塵。

港務公司今年同時於安平港示範建置3處水質自動連續監測站,配合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安平港積極發展為全台最大遊艇碼頭區,親水遊憩之發展更需提供乾淨無污染的水域,讓民眾願意「知海、近海、進海」。水質自動連續測站之設置地點以港市交界處之水域為優先考量,可監測pH、溶氧、氨氮、生化需氧量等項目,即時掌握港市交界水體之交互影響,推動智慧化環境管理作為。

 
港區地圖呈現測站位置及環境即時數據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