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AI(人工智慧)已是安防市場最熱門的關鍵字,那麼提供AI技術的源頭自然成為關鍵中的關鍵。他們如何深化與安防產業的連結、逐步成為安防業者最得力的夥伴呢?
除了規模夠大的一線安防廠商能夠自組RD團隊投入AI相關產品與方案的研發外,多數廠商都會選擇與AI技術供應商攜手合作,既能切合成本需求,又能跟上潮流推出擁有自身特色的AI產品與方案。
傳統影像辨識技術與AI的距離
就技術層面,AI技術供應商提供的技術類型大約可分為四個方面:數據型AI、影像型AI、混合型AI,和生成式AI。其中,影像型AI一直有著穩定的市場需求,而自ChatGPT問世後,生成式AI的需求則有明顯的成長。與安防產業接觸較多的AI技術供應商,絕大多數以提供AI影像(視覺)辨識技術為主,包括一般的人/車偵測、入侵偵測⋯到近來經常被提及的火焰/煙霧偵測、行為(如跌倒)偵測等。
已投入AI影像辨識技術十多年的富萱科技(AiUnion)總經理洪學庸表示,以行為偵測來說,以往的IVS(Intelligence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或VCA(Video Content Analysis)能做到的程度有限,但若用融合姿態辨識、獨特演算法的AI模型,無論是偵測跌倒、打架、攀爬、抽菸⋯等行為,都將有更高的反應性與準確性。
富萱科技總經理 洪學庸
近年力推A I B o x 的雲義科技(UniPattern)執行長黃本聰也表示,以煙霧偵測來說,難度其實是相當高的,因此國外這方面的產品跟專業服務都不便宜。例如要怎麼在正常光源與無光源攝影機灰階的環境下,辨識出是煙霧?還是蜘蛛網的飄動?或是動物移動造成的誤判。這若僅以AI模型的偵測結果或傳統使用移動演算法的監控攝影機是不容易處理得很完整的,會有很多的誤判以至於無法正常的使用。AI影像的處理不同的環境背景往往需要不同的偵測策略,AIBox的優勢在可以直接整合現有的傳統攝影機,且其計算資源可以完整的整合辨識模型、演算法、環境考量及應用管理的需求。AIBox模組化與平行運算的設計對由小到大或多地點案場的需求,都有簡便、完整及彈性的適應能力。
雲義科技執行長 黃本聰
2個問題,破解用戶端AI需求的盲點
現階段會主動接洽AI技術供應商談合作的族群,大致可分為三類:(1)有一定規模的終端客戶:通常是老闆交付任務,負責的專案團隊看到有符合需求的方案前來洽談。(2)系統開發商/整合商(SI):客戶有需求,洽詢該如何將AI技術導入專案。(3)硬體製造商:這部分通路商和原廠都有,主要是探討如何將AI功能融進自家的邊緣設備(如監控攝影機)中。而在應用場域部分,則以製造業(人員安全、產線瑕疵檢測)、營建工地(工安維護)、交通(科技執法)、零售業(人流/年齡/性別/動線)、長照醫療、防火防災⋯等為大宗。
從終端用戶來看,在「沒有AI好像就落伍了!」的氛圍下,多數是樂於伸出雙手擁抱AI的。然而,在想要、需要和如何要的評估過程中,卻經常無法聚焦或陷入某些誤區。對此,在智慧製造AI解決方案有著豐富經驗的先知科技(FS-TECH)全球業務發展處副總經理曾登琳提出兩點建議:
- 首先須以效益(Benefit)為導向,思考想讓AI解決企業哪些問題,以及預期它能夠產生怎樣的實質效益。就經驗來看,目前大約只有20%的終端用戶能夠提出具體想達成的目的。
- 在技術的應用上,AI是否為首選?AI絕對是有力的工具,但解決問題的技術有很多種,有時殺雞不需要用牛刀。尤其對傳產中小企業來說,須先進行數位化和有足夠的數據(Metadata)後,導入AI才能真正體現其價值。
先知科技全球業務發展處副總經理 曾登琳
AI技術供應商定位清晰,盼與安防廠商共創產業生態系
就服務類型,AI技術供應商的型態也不盡相同,有單純提供AI技術的、有提供雲端AI影像辨識服務的、有以AI Box形式提供的,也有深入行業市場(Vertical Market)、以專業SI之姿提供Total Solution的。但無論是哪一種,這些供應商都很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專注提供客戶AI技術與服務,因此各家提供的AI方案皆採取開放式架構,儘可能「海納百川」介接/串連各式軟硬體設備,協助設備供應商、SI或終端用戶快速獲得AI技術帶來的加乘效益。推出iSeek訂閱制AI辨識平台的瑞艾科技(RAI)總經理葉泉亨表示,iSeek平台主打無需加裝設備、無需更換監視器,即可就地升級,立即啟用工安辨識、火煙偵測、跌倒警示、人流、容留、車流等分析功能,讓原本傳統監視器,快速轉型為智慧感知系統。iSeek喚醒監視器業者的沈睡資產,創造高產值服務,開啟穩定又可持續的創新營收。
瑞艾科技總經理 葉泉亨
事實上,AI技術供應商是從底層去協助安防業者進行AI轉型,以更省時、省力的方式解決客戶的問題,同時提升本身價值。因此,他們不僅希望能與更多的安防廠商進行合作,成為安防業者最得力的夥伴;也希望拓展更寬、更深的產業面向,營造AIoT產業生態系(EcoSystem),開創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AI創新應用與市場商機。前身為2022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守護者聯盟2.0)的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一直致力推行「AIoT物聯網自動通報機制」,機制就結合了台灣英飛凌的雷達感測器、飛鳥車用電子的二氧化碳濃度偵測器、雲義科技的AI影像辨識技術,以及康泰保全24小時人員值守,發現異常將代理通報各縣市消防局119。理事長余子廉表示,以該機制為主的「愛在安居」專案已成功安裝100處以上,讓火災等危機消弭於早期,為高齡長者及弱勢群體帶來更安心、安全的居住環境。
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 余子廉
未來發展:標準化、生成式AI
展望未來,AI技術供應商們大多認為將朝兩個方向發展:其一,隨著AI晶片效能及相關技術的提升,在輕量的載體(如IP Camera、AI Box等)上承載更大的運算能力成為可能,也已有廠商正努力將AI影像辨識技術變成安防的標準化產品,強化AI從客製化到泛化的能力。也由於其所用晶片、韌體和技術都與以往不同,因此預估新的產業供應鏈將在近1、2年應運而生。其二,生成式AI的發展目前「還摸不到天花板」,廠商們也將投入大型語言模型(LLM)與產品連結的發展,滿足更多的市場需求與行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