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韌性,綠色永續~「2025智慧軌道運輸論壇暨創新技術應用展示」成功舉辦!

高效韌性,綠色永續~「2025智慧軌道運輸論壇暨創新技術應用展示」成功舉辦!
由交通部鐵道局指導、法蘭克福展覽台灣分公司主辦,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智慧軌道委員會共同協辦的「2025智慧軌道運輸發展趨勢論壇暨創新技術應用展示」活動,昨(10/30)日於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切合趨勢脈動的議題和精彩的展示內容,吸引來自高鐵、台鐵、六都捷運單位、工程設計顧問、系統整合商…等近200位專業人士參與。
 
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中華軌道車輛工業發展協會理事長何煖軒與秘書長史文虎、台灣車聯網產業協會副秘書長張惠淑,以及論壇主持人中華大學智慧運輸暨軌道系統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張辰秋教授等貴賓均蒞臨開幕。
 
開幕貴賓與論壇講師合影


鐵道局副局長呂新喜代表貴賓致詞時表示,隨著全球軌道產業快速邁向數位化、智慧化,鐵道局也從政策、執行等方面大力協助營運機構與國內產業,希望在這一波轉型的浪潮中能立於前沿。為了加速智慧鐵道的普及,鐵道局還規劃了5年4.5億元的補助計畫,希望協助所有營運機構按照「智慧鐵道系統資訊與通訊技術規範」來建設智慧系統,同時也鼓勵國內的產業投入鐵道設備IoT與智慧應用的開發,進而打造本地的供應鏈、提升自主維修的能力,逐步建立完整的智慧軌道生態系,讓臺灣成為亞太地區智慧鐵道的示範標竿。
 
交通部鐵道局副局長 呂新喜

 
在專題演講部分,交通部鐵道局副總工程司温志輝首先分享了「台灣鐵道智慧化發展策略與成果」,他指出,標準化是智慧化的基礎,而開放性則是新舊相容、跨域整合的關鍵。他也詳細介紹了鐵Tao(道)智慧雲平台,“Tao”是Train Advanced Operation的縮寫,象徵智慧鐵道發展的加速平台。未來9家營運機構的鐵道維運資訊都將以標準化格式統一整合於此平台,並於鐵Tao智慧中心以動態儀表顯示即時的營運、統計、影像監視、救災支援…等資訊,一站掌握全國鐵道關鍵資訊。
 
交通部鐵道局副總工程司 温志輝

 
臺北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趙紹廉則分享了「台北捷運數位創新~提升營運安全與效率」,他指出,台北捷運即將要邁入第30年,以多年的經驗來看,任何設備的建置成本都應著眼於整個生命週期的成本(Life Cycle Cost),才是營運機構需要控制成本的重點,也才有利於營運的長期管理。他也分享了2024/2025跨年那夜的小故事:信義區觀賞101煙火秀加上大巨蛋演唱會散場近313萬人潮,僅憑一個策略——以免費一日票的優惠將人潮成功從藍線分流至綠線的小巨蛋和南京三民站,而且時間也從往年的凌晨4點提前到2點05分就疏散完畢,整體運量不減反增。
 
臺北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 趙紹廉

 
在最新智慧科技與應用部分,晶睿通訊、台灣安迅士網絡通訊、HanwhaVision分別說明了結合AI、雲端等技術的智慧影像監控,是如何助力軌道運輸的安全、效率和營運升級;主向位科技、四零四科技和智捷科技也分別針對新世代軌道通訊網路的安全風險、資安對策與營運韌性進行深入探討。此外,凌華科技也介紹從即時乘客資訊到AI偵測的5G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機與捷電開發科技也聯手說明如何打造真正無人且智慧的變電站。此外,8家科技廠商也在現場展示最新的技術、應用與解決方案,吸引眾多聽眾前往參觀及詢問,場面相當熱絡。
 
趨勢座談與會貴賓,由右至左為:主持人中華大學智慧運輸暨軌道系統發展研究中心
執行長張辰秋教授、交通部鐵道局副總工程司温志輝、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顏邦傑、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鄭德發、臺中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蘇瑞文、
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嚴世傑、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任秘書涂貫迪。


而壓軸的「邁入ESG時代,軌道系統的智慧升級與綠色轉型」趨勢座談,在中華大學智慧運輸暨軌道系統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張辰秋教授靈活、專業的主持下,包括交通部鐵道局副總工程司温志輝、臺中捷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顏邦傑、臺中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蘇瑞文、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局長鄭德發、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主任秘書涂貫迪,及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嚴世傑6位與會貴賓皆妙語如珠、分享彼此最具價值的實務經驗。【礙於篇幅,「趨勢座談」的精彩內容,將另擇要成文,以饗讀者。】
 
內容精彩、充實的「2025智慧軌道運輸發展趨勢論壇暨創新技術應用展示」活動,也在與會來賓深感意猶未盡的氛圍下,劃下圓滿的句點。
 
展示區人潮熱絡
 
捷電開發科技於一樓的展示區,同樣吸引目光。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