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公路 ]找到 112 篇文章 及 0 筆相關產品
  • 為改善國道、公路壅塞問題 台中市將建交通智慧管理系統
    台中市將針對國道1號、台74匝道的交通壅塞問題,推動為期兩年的「國1暨台74匝道及平面聯絡道號誌協控計畫」,藉由建立整合式的運輸走廊交通智慧管理系統,以即時車流偵測並運用大數據模擬,分析交通狀況的變化,並透過智慧化控制與決策分析、事件告知自動預警機制,作為執行管制的參考,初步估計可望提升路口運作效率15%。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6 / 16 / 2017
  • 交通部力推大型車輛安裝智慧車載設備 2019年起正式實施
    交通部導入聯合國UN/ECE車輛安全法規訂定發布「緊急煞車輔助系統(Advance Emergency Braking System, AEBS)」及「車道偏移輔助警示系統(Land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 LDWS) 」等車輛安全檢測基準,預定從2019年起階段性實施大型車輛安裝智慧車載設備。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6 / 15 / 2017
  • 科技與政策緊密結合 擘劃智慧防災藍圖
    台灣因獨特的地理位置飽受天然災害威脅,使台灣防災相關應用發展愈臻純熟,也累積了可觀的科研技術能量。在物聯網時代下,如何善用ICT整合跨領域產業技術,運用新科技使防救災的應用及管理更智慧化,進一步提升台灣防救災能量,已是刻不容緩、亟待解決的課題。
    Editor / Provider: 劉雨靈 | Updated: 4 / 18 / 2017
  • 「第十六屆台北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4/12隆重登場!智慧防災4.0  全面開展科技防災新視野
    運用IOT技術及Big Data雲端大數據應用管控災害 提供防災加值應用服務 實現智慧防災 在高度感知(instrumented)、網路(interconnected)及智慧(intelligent)策略整合架構下,無論天然環境災害監控、城市防火防災應用、工廠企業防災因應、醫療長照福祉、各類工業安全&環境污染監控…等皆可藉IoT的核心技術,達成「智能」與「互聯」具體實踐安全防災目標。 「智慧防災4.0」是「第十六屆台北國際防火防災應用展」的主軸,透過ICT、雲端、大數據、影像識別…等IoT應用技術,並結合APP、介面、系統平台達到災害管控、搶救管理、營運管理,進而提供國土防災、消防防災、工
    Editor / Provider: Leo Huang | Updated: 4 / 4 / 2017
  • 雲林公車站牌智慧化 動態資訊將陸續上線
    雲林縣政府向公路總局申請補助建置的公車動態資訊系統及智慧型站牌,可以顯示即時的公車到站資訊,為配合2017台灣燈會在雲林,已經於農曆年前在燈會接駁區試運轉,提供接駁公車資訊服務,目前新型智慧公車站牌已經陸續上線。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14 / 2017
  • 市場競爭持續 產業鏈重整醞釀
    2016年民用市場相當嚴峻,標案市場卻有顯著提升。產業鏈面臨重整醞釀時期,安防產業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Editor / Provider: 劉雨靈 | Updated: 3 / 14 / 2017
  • 掌握即時乘車資訊 彰化縣啟用智慧型候車設施
    為鼓勵縣民搭乘公車,彰化縣政府所建置的智慧型候車設施,包含42座智慧型站牌、10座多媒體資訊看板及公車動態查詢APP已正式完工,並於12日上午在縣府前中山路旁候車亭辦理啟用典禮。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 / 18 / 2017
  • 智慧監測及雲端應用 拓展數位醫療商機
    台灣醫療環境在數位化、網路化與智慧化的部署下逐步體現智慧醫療,智慧裝置、雲端運算與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將醫療範疇更擴大至智慧健康,包括讓使用者達到預防、診斷、治療、復原與監控等各種實現健康目標的解決方案。
    Editor / Provider: 劉雨靈 | Updated: 1 / 20 / 2017
  • 如何增進車牌辨識效能?
    ANPR(自動車牌辨識系統)是ITS(智慧型運輸系統)裡重要的一環,它可以運用在城市交通監控或是停車場收費及尋車系統上,在一切講求智慧化的現今,車牌辨識系統在產品及工程技術上也不免俗的必須跟上這股潮流趨勢,但更重要的是車牌辨識系統要如何在這些條件下,增加或促進它的效能呢?
    Editor / Provider: 張淂福 | Updated: 4 / 22 / 2016
  • 物聯網在建築領域的應用:節能互聯、用戶體驗
    據調查,一般民眾每天約有80%的時間都在室內,同時,各類建築消耗全球約40%的能源和1/4的水,排放全球1/3的溫室氣體。Honeywell 漢威聯合認為未來物聯網在大中華區建築領域的應用將會著重於透過「節能互聯」讓建築變得更健康和聰明,而「用戶體驗」會是最主要的驅動力之一。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0 / 17 / 2016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