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水資源 ]找到 50 篇文章 及 0 筆相關產品
  • 百年南門市場華麗變身!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樹立傳統市場永續典範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 運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實現減碳、節能、節水
    Editor / Provider: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 | Updated: 4 / 16 / 2025
  •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以智慧科技打造前瞻治水與防災機制
    謝明昌強調,防災一定要先預警!運用智慧科技主要在於強化監控水情和防災預警機制,藉由手機簡訊、Line及細胞廣播服務(CBS)及時將災防訊息傳遞給該知道的人,並進一步告知該如何應變。近年來淹水感測器於地面上的布建已相當廣泛、應用也相對成熟,目前正快速進行於下水道的布建,希望擴大連結的淹水感測訊息能提供更前期的示警。而人工智慧(AI)的加入,不僅讓CCTV監控影像有了更精準的自動辨識與告警功能,也讓雨量預報和水情預警的研判更加精細(例如從每小時提高至每10分鐘)。未來智慧河川管理系統將導入更多分散式(邊緣)運算AI與物聯網創新科技,除了精進監控、預警通報效能,提升防災韌性,也期望能更多地應用於行政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4 / 15 / 2025
  • 臺灣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下篇)
    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9年的「88水災」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影響台灣近30年來重大災害防救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從1994年內政部消防署成立到921大地震之前,可稱為「災害搶救期」,1999年到2009年,可界定為「工程防災期」,2009年八八水災後到2019年為「風險避災期」,2020迄今則稱為「持續營運期」。本文從災害防救政策發展的軌跡,來探討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結果發現:「災害搶救期」(1994~1999年)防災科技的運用,著重在消防單位防火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置,及傳統救災裝備的充實與應用;「工程防災期」(1999~2009),側重在救災通訊系統強化、震災現場搜
    Editor / Provider: 唐雲明 博士/中華民國消防退休人員協會總會 總會長 | Updated: 2 / 26 / 2025
  • 台中優良工地評鑑結果揭曉,科技防制污染成效卓著!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為提升工地污染防制水準,持續推動科技防制措施,於去(2024)年舉辦「優良工地評鑑」,經委員評比共評選出特優3處、優等7處的工地,並於2月11日公開頒獎給工地營建業主及承造單位,表揚其在環境管理及科技應用上的傑出表現。
    Editor / Provider: 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Updated: 2 / 12 / 2025
  • 下半年公建商機超過1,300億,秀山長照BOT案34億受關注
    財政部「113年度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招商大會」7月23日於華南銀行總行大樓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彙整釋出民間參與公共建設商機案源76件,投資金額超過新台幣1,300億元,有效呼應行政院近期推動「大投資台灣計畫」以及保險業資金投資我國公共建設的企盼!
    Editor / Provider: 財政部 | Updated: 7 / 23 / 2024
  • 林右昌:打造淨零建築產業,共創新經濟價值
    內政部長林右昌3月19日參觀「2024智慧城市展暨淨零城市展」時表示,為善用智慧淨零科技,加速建築智慧淨零雙軸轉型,希望結合產業力量,為智慧淨零建築產業開創產業發展新利基,共創新經濟價值。
    Editor / Provider: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 Updated: 3 / 20 / 2024
  • 台水與調查局簽署資安聯防MOU,守護關鍵基礎設施
    台灣自來水公司(以下簡稱台水)12月15日與法務部調查局簽署「國家資通安全聯防與情資分享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於台水總管理處辦理,由台水董事長李嘉榮(圖左)與法務部調查局長王俊力(圖右)代表簽署,以保護國家資訊通訊安全為目標,進行跨領域的合作。
    Editor / Provider: 台灣自來水公司 | Updated: 12 / 16 / 2023
  • 工研院院士倡議:加速發展企業級生成式AI應用,成為台廠新優勢
    生成式AI在全球掀起熱潮,工研院10月19日舉辦第十二屆院士會議,聚焦「生成式人工智慧(GAI)」對台灣的影響、商機與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討論。工研院院士認為,GAI潛力大,是台灣產業不可錯過的機會,應善用台灣ICT整合優勢全力推動。同時,院士們也呼籲落實AI的管理,並借鏡歐盟、美國等國作法,積極應對AI帶來的智權、人才、社會等議題。期透過GAI協助產業升級或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成為台灣的新競爭優勢。
    Editor / Provider: 工業技術研究院 | Updated: 10 / 20 / 2023
  • 通往數位沃土的平臺 - 民生公共物聯網 產業協力助韌性
    「民生公共物聯網計畫」運用各地建置的空氣品質、水資源、地震感測站等數據資料,以大數據、物聯網、AI技術為基礎,針對地震、水資源、空氣品質、以及防救災四大領域,推動數位治理。數位部產業署擔任資料治理的產業發展推動,輔導產業開發各種應用服務以及解決方案,致力解決天災與環境問題,打造更具韌性的臺灣。
    Editor / Provider: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 Updated: 7 / 17 / 2023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