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像辨識未來關鍵字:整合、開放、行業解決方案
AI影像辨識未來關鍵字:整合、開放、行業解決方案
時間: |

展望未來,AI不是萬能,但沒有AI或許將萬萬不能。安控產業如何把握機會,乘AI之翼將影像監控智慧化應用加速落地,值得大家共同努力。
 
 
口袋移動科技集團(3S)集團董事長李承鴻表示,目前AI影像辨識以人臉和車牌為主,幾乎占了80%;然而AI的實際應用占整體系統仍不到5%,主要在於辨識精準度和成本仍有努力空間。
 
期待5GAI應用加速落地
 
綜觀業界對AI影像辨識技術未來的展望,普遍認為人臉、車牌、姿態、行為…等都只是AI技術導入市場的先鋒,未來AIoT世界各種前端各種物件(Object)的辨識將會遠遠大於這些,當5G時代真正來臨,各種AI的「超前布署」也將水到渠成。
 
而就產業面來說,國內製造商是否能夠去思考一個方向——儘可能將軟體功能都整合在一個硬體(晶片)裡,成為辨識的核心;同時放下「綁自己東西」的習性,建立起一個真正具備開放性的平台,上頭有製造商、通路商、終端用戶,大家各取所需,又可隨機融合、不斷創造出新的利益。否則,若當Google、Microsoft這樣的世界級大廠哪天宣布,將以收取服務費的方式釋放所有AI技術、甚至平台供全球使用,大家就都失去了利基點。
 
除了整合的開放性,產業界還必須去思考各個不同「行業」的Domain Knowhow是什麼?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才能真正為該領域量身打造適用的解決方案。畢竟,適合零售市場的AI解決方案,不可能直接搬去套用在銀行或交通領域。有了綜深的專業經營,就更容易找出合縱連橫的效應出來。
 
口袋移動科技集團(3S)集團董事長 李承鴻

 
發展前景 樂觀看待
 
有通路商慨言道,台灣CCTV發展太早,目前尚處於類比高清大於IP camera的環境,因為老一輩對網路技術仍有排斥。而要跨入AI領域就不得不走IP,必須汰換到下一個世代,台灣整個IP的環境才會提升。而一旦進入到網路時代,AI普及的速度將會快很多。再者,IP監控設備近幾年也已多次歷經「駭客」的洗禮,讓市場良莠不齊的廠商去蕪存菁,也再次墊高了製造商的門檻。而AI晶片、演算法技術這幾年的發展也愈來愈成熟,相對具AI影像辨識功能的設備也愈來愈「接地氣」,再再都讓人對未來樂觀看待。
 
展望未來,AI不是萬能,但沒有AI或許將萬萬不能。安控產業如何把握機會,乘AI之翼將影像監控智慧化應用加速落地,值得大家共同努力。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趨勢觀點」:https://www.asmag.com.tw/trend/2020_AI_Video_Analysis/

 

  智慧影像辨識最佳應用方案 精選推薦
 
 

相關文章推薦

AI影像辨識市場正萌發 4大瓶頸仍待突破
AI影像辨識市場正萌發 4大瓶頸仍待突破
如何挑選AI影像辨識技術與合作夥伴?
如何挑選AI影像辨識技術與合作夥伴?
3大AI影像辨識技術供應類型
3大AI影像辨識技術供應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