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軍民共通科技 研發智慧防災能量

打造軍民共通科技 研發智慧防災能量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前身為國防部軍備局,負責國防科技研究,自2014年轉型為行政法人機構後,除了配合國家政策做國防武器的技術研發外,另一個重要任務即是以「轉化國防科技,創造產業價值」為定位,發展軍民共通科技,將可應用於民間的技術做移轉,協助產業面臨升級或轉型所需要補足的技術缺口,達到人才培育與技術傳承的目的。

資訊通信研究所結合當前物聯網概念,透過網路化、自動化及智慧化技術,將國防成果推廣至民間使用,如針對民用防救災的4G LTE機動組網、災防行動決策支援與林火救災應變等系統,希望提升民間整體防救災效能。

軍用科技轉化為民間防救災 協助產業升級

資通所所長林高洲表示,所內將原本用於軍方的系統直接轉應用在民間防救災上,例如作戰時部隊調兵遣將、制訂戰術的指揮管理系統,將其衍生轉化,便成為具即時提供自動化指派功能、整合防救災資源的「災害決策行動支援系統」,由人工智慧判斷救災機具分配及救災優先順序,甚至是災區行車路線等建議。而近年屢屢被熱烈討論的無人機,更是將國防用途的航遙測,轉應用在勘災與影像的即時傳遞;另外,針對各縣市消防局與中央政府單位通訊互不相通的問題,資通所將軍方所使用的通訊整合系統機動化,透過整合器將各類有線無線等語音、視訊、數據通信連接起來,手機甚可直接與對講機通話,讓相關單位的通訊布達不再多頭馬車,而是集眾人之力將眾多資訊融合比對,幫助決策者做出最佳決策。
 
林高洲指出,資通所將以三階段逐步邁向「智慧防災4.0」的目標:第一階段是完成通訊的介接整合;第二階段是把軍方技術轉應用到防救災,如前述提到的幾種解決方案;第三階段則要結合如5G、物聯網、雲端運算、大數據分析等新興科技投入防救災研發。資通所在整個資訊通訊、遙導控等控制管理已有深厚的系統佈建能力,可提供依據用戶需求客製化的Total Solution,將專業技術充分發揮。

關鍵技術:5G、物聯網、人工智慧

而要邁向防災智慧化,林高洲表示有幾項關鍵技術必須投入,即5G通訊、物聯網、人工智慧。物聯網的概念持續發酵,而5G提供的大頻寬、低延遲特性,將能使物聯網的互通性更加完善;至於構建物聯網最重要的感測器,將來勢必會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設計出愈來愈多類型各異之防救災感測器;人工智慧因為具機器學習功能,可以成為很好的決策系統,不受人為情感及主觀判斷影響,經過電腦精密運算分析後,得出最佳化結果。

此外,民眾的防災觀念仍比較薄弱,社區大樓或自家所裝設的煙霧偵測器、自動灑水及滅火設備等,往往裝設好就完事,不會定期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作。進入物聯網時代,防救災概念將從家庭開始,因此智慧防災必定與智慧家庭結合,所有相關系統設施都將有效連結並具自動偵測功能,為個人的身家安全多一分保障,也是智慧防災的終極目標。

知識管理:技術傳承、資源共享

目前國內的防災技術多分散在各學研單位,既無法達到資源共享,亦無法快速下到民間形成產業聚落。林高洲認為,現今已有不少大專院校設有防救災相關科系,應該要有專門的機構做防救災人才培育,在這些學生畢業後加以吸收進機構內服務,把他的想法或技術持續深耕,未來可做產業化的運用。除了人才的培育,知識管理亦是一重要環節;他舉資通所為例,每一項專案的出現,都會有一份技術報告留存於所內知識庫裡,傳承給其他同仁參考,建議有關單位也能比照辦理,將相關論文收集起來,建立一個可供法人機構查詢的知識庫,如此便能繼續精進這些技術及成果,避免真正有用的研究被束之高閣。

而當企業尚未看到防災產業效益時,態度必然趨於保守,像中科院這樣的法人機構就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人才培育和知識管理落實了,再經過法人機構將較為成熟的應用技轉到民間,產業效益能見度變高,防救災產業鏈才能逐漸建立起來。

平心而論,智慧防災是台灣可以走出國門、打破國際藩籬的最佳機會,而從人道觀點出發的防救災,也較不易產生過多政治上的施壓及干涉。資通所敞開大門,期望透過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以及各資通訊企業的合作,將資訊安全、通訊、無人機和災防運用完整連結,共同積累、打造國內的智慧防災研發能量。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