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 警政署提升治安治理能量

整合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應用 警政署提升治安治理能量
科技的日新月異,使犯罪手法朝向跨型態、跨國境的多面向發展。尤其現今犯罪特性多為專業分工,透過境外訊息的輸入,使警政單位難以追查源頭;加上組織扁平化以及不同犯罪集團的利益合流,在在對社會治安帶來極大的威脅與挑戰。爰此,內政部警政署資訊室在「強化科技偵查、提升打擊犯罪能量」的政策目標下,藉由創新科技與情資分析整合能力的運用,協助警力值勤效益最佳化。而在這波科技浪潮下,其中又以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應用蔚為風潮。

融入大數據分析 開創多元資料加值應用

要從大量資料流中挖掘出關鍵價值,完善的系統整合平台是關鍵。警政署資訊室主任蘇清偉表示,談整合須仰賴資訊科技,從犯罪偵查人員、資訊分析專家到資料庫的整合,一步步構築起全國犯罪偵防平台,打破跨機關、跨縣市的資訊藩籬,甚至結合民間的力量與資源,將這些資料共同匯集至數據分析平台,以整合的力量提升犯罪偵防能量。

「我們希望用大數據來打擊犯罪,所以需要將跨部會、跨各縣市警察局的資料向上集中,連結整合至警政署的巨量資料平台,才有辦法把相關資訊、犯罪情資等訊息分享權限給有需要的警察同仁,進而建構完整的智慧安全防護網。」蘇清偉指出,警政署目前正積極擴充巨量資料運算平台的分析與應用,由於資料是大數據分析的根本,因此將規劃增建各項雲端基礎設施,並持續擴增警政署、跨機關及公開情資等來源資料以利分析運用。此外,資訊室特別為偵查人員開發「智慧分析決策支援系統」,視覺化呈現人脈網路、歷史案件、多維度統計分析、群體關聯強度等智慧化資料分析技術,快速掌握所需情資。

而在各種資料中,尤以影像資料最為龐大複雜,同時也是犯罪偵查的核心數據資料。為達治安改善成效,警政署擴大整合全國路口監視系統的介接,在克服影像格式、資料傳輸技術、調閱系統迥異的艱鉅任務後,現已完成本島19個縣市、約7萬5千餘支路口CCTV以提供遠端影像調閱功能,將過去分散、破碎的資料集中整合,達到全國影像無縫介接的目標。

物聯網與人工智慧 警政科技關鍵技術

有了豐富的巨量資料庫後,導入人工智慧(AI),將是警政署強化大數據分析戰力的下一步。蘇清偉認為,路口監視影像是現階段辦案的主要工具,然而動輒數百小時的影片卻是倚賴人工過濾,才能從中提取出有用的資訊;因此,如何應用智慧影像分析提供如視訊濃縮、車牌辨識、物件偵測等智慧化監控,進而結合人工智慧朝向自動化處理判別,方能有效節省員警人力,掌握辦案契機的關鍵。另一方面,警政署也不斷強化各類型案件手法的分析及工具的使用,例如偵辦竊盜案件時,釐清破案過程中使用哪些系統與關聯追蹤,找出可能忽略的細節,最終掌握該案件類型的破案模式。待日後導入AI時,便可藉由機器的自我學習判斷,進一步引導並協助新進偵查人員進行情資的篩選、整理及分析,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其辦案成效。

而近年無人機的發展應用日益擴大,有鑑於各國已有利用警用無人機輔助警察執行治安及交通勤務的案例,警政署特別與工研院共同進行警用無人機概念驗證,將具備飛航管理、自動排程巡邏、多機輪勤指派、影像即時回傳等功能,並結合多模組鏡頭、熱顯像、警示燈以及蜂鳴器等,扮演「空中警車」的角色,並朝無人機智慧化自動起降充電方向發展,可應用於偏鄉巡邏或大型集會維安,增加巡邏範圍與頻率、快速部署及建構3D警政影音聯防系統。

針對各行各業使用網路客服或聊天機器人(Chatbot)解答例行性問題已成普遍趨勢,為精進警政服務品質,警政署亦規劃使用聊天機器人技術以快速解答一般民眾的常見問題,如確認是否為詐騙電話、如何申請良民證、入山證等相關服務,提供民眾一個即時諮詢的管道,不僅可減輕處理員警的人力負擔,也能夠提升服務品質。警政機器人則是署裡的另一項扶植重點,結合人臉辨識、車牌辨識等功能,初期可運用於繁忙派出所,將相對制式化等簡易工作,交由機器人協助員警執行,或是在捷運站及節慶活動等人潮眾多的場域,派駐機器人定點巡邏、提供服務引導,除可將影像傳回派出所,也能對需提供協助的民眾進行身分的確認。

擘劃智慧警政新藍圖

警政署資訊室憑藉前瞻的思維能力,不斷深耕雲端概念、影像分析、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應用等技術,透過智慧科技的協助,擘劃警政智慧化的治安新藍圖。
 
內政部警政署資訊室主任蘇清偉
 
警政署未來規劃主軸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