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域整合智慧、健康、綠 開創建築產業新價值

跨域整合智慧、健康、綠 開創建築產業新價值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簡稱北科大)向來為台灣工程及技術專業人才的培育搖籃,而北科大建築系今(2022)年不僅獲得國內《遠見》雜誌評比企業最喜愛的大學「建築」類別第一名;在英國高等教育資訊機構QS公布的2022全球大學科學(建築類)排行榜中,也從去年的151∼200區段,一舉躍升進百大(51∼100區段)。本刊特別專訪甫接任北科大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主任的陳振誠博士,和我們分享對台灣建築產業發展及推動「Good for Baby健康用品認證標章」的看法。
 

談到台灣建築產業的發展,陳振誠表示,主要是受到政策與法規的影響較大,從早前的綠建築、智慧建築⋯等標章的推廣,到近年來以建築容積獎勵促進危老建築重建、都市更新等,都是憑藉政府的力量在推動,加上民間上行下效,不僅蔚為一時的風潮,也形成了產業端發展的動力。
 
台灣綠/智慧建築產業發展早 可惜未能積極與國際接軌

舉台灣自1999年即開始推動的「綠建築標章」為例,它從鼓勵性質的標章申請、建築技術規則、綠色採購項目⋯一路演變成中央統籌分配,規定造價5,000萬元以上的重大公共建設都必須通過申請,早期就快速且質量兼備地形塑了具有台灣特色的綠建築產業,發展速度甚至超越當時的荷蘭、日本等國。2003年開始推動的「智慧建築標章」也一樣得力於政策的支持--2013年7月起總造價在2億元以上的公有新建築須取得智慧建築認證,而8年(2017∼2024)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危老建築重建及都市更新享有容積獎勵等政策,也將智慧建築產業推向高峰。觀察臨近的韓國、日本,他們的智慧建築並沒有政府的法定標章,只有民間企業及協會屬於鼓勵性質的認證,對照之下,台灣整體的推動算是完整的。
 
陳振誠指出,雖然與國際相較,台灣綠建築和智慧建築的法規化做得很早(ISO國際標準2020年才有智慧建築和智慧社區的標準框架),產業端也形塑出一定的規模,但非常可惜的是,較難與國際接軌及進行相關產業的輸出,導致原本的規模未能有較顯著的突破。探究其因,除了某些礙於台灣的國際政治地位,主要仍在於兩個問題:標準未與國際對接,以及未能盤點自身優勢、進行跨界/跨域的整合性發展。這種情況體現在目前台灣幸福健築協會和台灣建築中心力推的「WELL健康建築標準」上,將更為明顯,「健康建築這塊更深、難度更高,它的產業端也是跨域的,舉凡食、衣、住、行、育、樂都有相關。」
 
綠+健康+智慧 跨域整合才能創造產業新生機

陳振誠表示,台灣有很好的科技產業人才,也有很好的建築產業人才,但就是欠缺「整合」,IT技術和產業知識(Domain Know-how)之間少了一個可以溝通、讓彼此認知相同的介面(或平台),因此「為了什麼而做」無法出現。而具備跨界/跨域溝通能力的人才,放眼全球各行各業都求才若渴。北科大建築系也想培養具備跨界整合能力的學生,因此主打屬於整合型的「智慧健康綠建築」,也與IWBI合作將WELL健康建築納入培育課程,還讓學生們學習資訊工程知識,要自己寫程式、做AI運算,更與公私部門進行深度的產學/技術合作,終極目標都是為了要替企業培養最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
 
另一方面,無論是「綠」建築或「健康」建築,也都必須與「智慧」化進行整合,才能發揮加乘效益,真正朝ESG永續發展的目標前進。一般來說,建築物在完工、交屋後,建商就逐漸退場,但對遷居入住或進駐使用的人們來說,往後悠長歲月的安全與健康福祉才是最重要的,這一大塊就可以透過智慧化的方式進行各種加值應用,包括安全防護、消防防災、節能減碳、健康防疫⋯等,並以最少的人力與成本,達到最大的效益。而這些加值應用的相關技術與解決方案,若能持續以政策/法規的力量去推動,就可能創造出新的建築產業鏈,進而輸出國際,讓台灣擺脫代工的角色、創造更大的市場價值。因此,「建築的數位轉型一定得先做,才能再往下把既有良好的基礎整合起來,加以應用。」
 
推動「Good for Baby」 從根本上解決少子化問題

有鑑於高齡、少子化已是全球已開發國家普遍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台灣,不僅2025年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預估2028年65歲以上人口更可能占25%以上,情勢更加嚴峻。為了讓0∼3歲的嬰幼兒有更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也讓婦女們更放心願意生孩子,2年前由寶舖建設公司董事長劉克健發起,攜手北科大建築系和台灣建築中心共同推動「Good for Baby健康用品認證標章」,目前已進入最後準備階段,預計今年底將正式啟動。
 
陳振誠說明,「Good for Baby」有個「0、100、1000」的訴求——「0」代表原生,新生兒通常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更願意投注心力照顧;「100」代表公分,上下左右100公分的範圍內是寶寶接觸的世界,對安全、健康的要求條件相對嚴苛;「1000」代表天數,3歲以內是寶寶的關鍵成長期,須確保期間使用的物品皆安全無虞。在此訴求下,「寶寶能用,大家都能用」的概念也自然成形,因此「Good for Baby」認證的範疇為室內空間的建造、建材、傢俱以及母嬰用品,例如:寶寶的床組、床墊、衣物織品、安撫玩具、洗衣精、清潔劑,甚至是媽媽的抱枕、所擦的乳液⋯等都涵括在內,相當多元。
 
「Good for Baby健康用品認證標章」不僅結合WELL標準,也結合SGS並對接ESG,完全與與國際接軌。其認證級別分為兩大類:(1)Good:廠商提出無論國內外檢測報告書,只要大部分條件符合即可給予認證;(2)Super Good:在Good的基礎上,針對甲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等幾個特別關注的項目,需要另外進行檢測,符合標準始予認證。目前「Good for Baby」標章屬於自我宣告、鼓勵性標章,開放給關注未來商機的廠商自行申請,有意願的廠商可直接洽詢台灣建築中心。

建築產業發展的步調,往往也代表著國家進步的程度,惟有把握建築數位化、智慧化轉型契機,以跨域整合能力開創新的商業服務模式,把技術端優勢轉為服務端優勢,才能真正展現循環經濟的躍進。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碩士班主任
陳振誠博士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