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結合AI影像辨識,助力新北防汛應變、打造韌性城市

CCTV結合AI影像辨識,助力新北防汛應變、打造韌性城市

新北市水利局自2021年始發展積淹水影像辨識功能,市轄內已有607支CCTV具備此功能,目前的辨識準確率高達88%,有效提升掌握災情能力,縮短防汛應變時間至少1至2小時以上。(如右圖)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近期發展的影像雨絲辨識結合自動化AI推播,較氣象署公告即時雨量的時間提早15分鐘以上,藉由LINE機器人發出警示資訊,得知該區域10分鐘延時超過10毫米以上的強降雨正在發生,再經歷史資料訂出AI判斷邏輯,通知防汛決策者指揮抽水站應變操作,提早預防因雨水下水道滿管造成路面發生積淹水情形,有效減少積淹水災情發生,快速進行防汛應變。

他指出,完善的物聯網監測設備是讓智慧防汛平台推動創新應用的基本功,現有包含雨量站、路面淹水感測器、雨水下水道水位計、河川排水水位計、抽水站及路口CCTV即時影像,將天上到地下的水情資訊一網打盡。讓水利局掌握災情的能力,已經從過去區公所在第一線的災情發現及回傳,轉由水利局主動通報給區公所進行應變。
 

透過CCTV影像雨絲辨識結合自動推播,
可得知10分鐘延時10毫米以上的強降雨正在發生。


智慧防汛平台的承辦人員表示,回憶剛來水利局時每每遇到大規模的午後驟雨發生,紛至沓來的積淹水事件回報,只能焦頭爛額的在EOC應變中心內彙整災情,然後再逐一致電公所確認退水是否完成。有了智慧防汛平台之後,特別是今年9月22日午後驟雨長元抽水站的操作上,藉由防汛平台AI判斷上游水位上漲,讓抽水機提早啟動及加開機組至接近滿載,短短10多分鐘的即時應變減緩了下水道水位的上漲,避免積淹水風險。
 

智慧防汛平台將天上到地下的水情資訊整合至六宮格單一畫面,
快速進行防汛決策及應變。


宋德仁也在10月22日的新北城市氣候論壇中表示,防汛應變是與時間的競賽,新北市的智慧防汛平台經過不斷的精進以及實務上的操作經驗累積,不僅大大提升防汛決策的精確性與時效性,利用革新之數據分析和AI人工智慧,掌握了即將到來的災害應變先機,還能在必要時適時啟動或增加抽水機組,全國首創智慧防汛平台系統化操作,有效提升對極端氣候的應變能力,增強城市韌性,保障市民生命財產安全。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