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救援新時代:基隆市消防局科技創新之路

無人機救援新時代:基隆市消防局科技創新之路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消防單位的救災工作也逐漸走向現代化和智能化。在基隆市,消防局率先引入空中遙控無人機(UAV)以應對複雜地形和災害現場的挑戰。無人機救援的成功實踐,不僅顯示出科技救災的高效性,更為傳統的救災方式帶來了全新改變。
(右為情境圖,取材自123RF)

基隆市擁有多山、多海的地形,這不僅加大了消防人員的救援難度,也對救援時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在過去,面對山崩、地滑、水患、山區迷途受困和釣客落海等情況,基隆市消防局僅能依賴人力在危險的環境中執行救援。為了迅速掌握災害現況、及早發現受困民眾採取精準救援,以減少人命傷亡、提升消防救災效能,基隆市消防局於2016年開始運用空中遙控無人機(UAV)於救災任務中。

無人機應用範圍廣,展現救援優勢
空中遙控無人機主要應用於火災偵查、山區搜救、水域事故救援和重大災情空中勘查。無人機的出現,使得消防人員在到達現場之前便可獲得即時影像和環境數據,幫助指揮官在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並制定救援計畫。例如,在夜間火災中,無人機可以利用紅外線熱成像技術快速定位火源,減少了消防人員在濃煙中的辨識難度。再如,對於海域落水者的救援,無人機可以迅速飛抵定位,投擲救生設備並提供即時畫面,為地面搜救人員爭取寶貴時間。

最早的成功案例是2016年的一次夜間搜救任務。當時,一名老婦人在基隆市山區失蹤,由於天色已暗,地面搜救人員工作受限、搜尋多時未果,消防局決定出動無人機進行夜間空中偵搜。僅僅半小時後,無人機的紅外線影像捕捉到疑似人形熱源,地面人員迅速行動,成功找到老婦人。這一案例不僅展示了無人機在夜間救援中的優勢,也開啟了基隆市消防局遙控無人機夜間搜救的序頁。
 
無人機於潮境公園路口坍塌進行空中勘查


克服挑戰,系統化管理與升級
事實上,基隆市消防局在啟動空中遙控無人機項目時也曾經歷了多方面的挑戰。首先是法規限制,包括飛行區域的劃分、操作證照的取得等。此外,設備取得來源、維護與操作訓練也需要持續投入。無人機操作人員必須進行定期複訓,確保能在高壓情境中精確操控;同時,無人機的運行受天氣、風速等環境因素影響較大,在海邊或山區執行救援任務時尤其明顯。

隨著無人機參與F16失事搜救、黑鷹直升機迫降支援、海域釣客落海搜救、山域失蹤搜救、彭佳嶼山火、潮境公園路口坍塌空中勘查…等救援經驗的增長,基隆市消防局也逐步完善了無人機的編制與管理――從2016年的空拍小組、2020年擴大為空拍機隊,2023年更在暖暖消防分隊四樓成立了救災無人機控制中心。此控制中心通過5G技術連接至119指揮中心,提供即時影像回傳和數據分析,這不僅提升了無人機的監控能力,還為消防指揮官提供了更準確的救援決策數據。同時,無人機隊伍也從最初的3人擴編到56人,使無人機由單兵操作走向系統化控制。
 
2020年10月救災無人機控制中心成立
 
2020年空拍機隊成軍及演練

未來展望:走向多元化與智能化
在基隆市,空中遙控無人機已成為消防局救災的重要利器,從最初的嘗試到如今的系統化運行,無人機救援隊不僅救助了許多生命,還為全台的消防救援開創了新思維。基隆市消防局的努力,使無人機在消防救援中得以真正「起飛」,成為守護城市安全的堅強後盾。

未來,基隆市消防局對無人機的應用不僅限於現有的火災、山域和水域救援,還計畫將其拓展至核能災害和化學災害應變。無人機將可裝配輻射偵測設備和有毒物質分析儀器,為應對特殊災害提供更精確的數據支持。此外,基隆市消防局也積極投入AI技術的整合,讓無人機具備人形辨識和3D建模能力,以便在複雜地形中快速定位受困者。科技賦予了消防隊員「飛行的眼睛」,無人機在救災中的運用也從將簡單的偵查發展至多元應用。

結語
基隆市消防局空中遙控無人機投入救援工作的實踐,為其他消防單位提供了寶貴經驗。科技救援不僅可以大幅提升效率,也有助於減少消防人員的受傷風險。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將在消防救援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此外,基隆市消防局的成功案例也證明,科技化救援的未來充滿希望,也昭示了消防救援與科技融合的無限潛力。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