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淨零碳排成為全球趨勢、台灣建築法規持續升級的今天,「誰能提供可追蹤、可回收、可再製的建材」,誰就掌握了未來的競爭力。生森木(Sensenlife)率先在塑木產業中完成閉環設計:從再生材料製造、模組化設計、現場施工、到回收再利用,打造全台唯一獲得數位碳足跡與綠建材標章的塑木品牌,真正實現建材的全生命週期管理。
數位轉型 × 碳管理系統:為低碳建築鋪路
根據行政院國發會《2050 淨零路徑藍圖》,第四項關鍵目標即為「低碳建築工法與技術」。生森木積極響應,在經濟部 SIIR 計畫支持下,導入
ERP、EMS 環境管理系統與碳足跡平台,攜手洋銘資訊與蟲洞科技開發,讓每批出貨建材皆能即時顯示碳排數據,為客戶提供透明的 ESG 報告依據。
創辦人鄭安茹指出:「低碳轉型的基礎就是數位轉型,有資料才知道工廠碳排基準,才能精準投料、減廢、優化流程。」
這套數位碳盤查機制也協助許多建商取得政府標案加分,實現 ESG 合規與品牌形象雙贏。
不只仿木更勝實木:用半導體回收料製成的塑木,模組化、免維護、零砍伐
傳統塑木常混入木粉,導致容易變形、不易回收。生森木跳脫既有框架,
採用100%回收聚苯乙烯(來自半導體封裝載帶)生產仿木建材,不僅質感近似實木,還更耐久、防水、防蛀、可再回收。
全產品皆為
單一塑料結構,具備模組化安裝系統,包括 L 型、ㄇ型轉角模件,現場施工快速且幾乎零浪費。其板材平均碳足跡僅 1.07 kgCO2e/kg,遠低於傳統塑木建材。
客戶回收機制+購買折抵金,實現零廢棄循環模式
在推動建材回收方面,生森木建立全台唯一的
回收獎勵制度:客戶回收現場剩料,每公斤可換算成購買回饋金,促使合作建商主動參與循環。配合即將上路的「低蘊含碳建材」標準,從源頭設計階段就導入「可拆解」「無混材」概念,真正落實建築廢棄物減量。
實績證明市場接受度:建商與政府單位搶先採用
目前生森木建材已被冠德建設民權總部、內湖三軍總醫院、台南東山休息站、石碇千島湖觀景台、宜蘭五星溫泉會館、市民大道橋下公園等案例採用。合作單位包含
冠德建設、
統一集團、
根基營造、
新東陽等指標企業,採用案例已達 168 件,成功回收並再利用塑料高達
868,250 公斤。這不僅是企業減碳的實證,也是對循環建材市場接受度的最佳驗證。
台灣製造+技術整合力:從半導體走入永續建築
生森木母公司「英本工業」自 1975 年以來即為全球半導體封裝材料(Carrier Tape)供應商之一。轉型切入綠建材市場後,落實數位轉型及低碳轉型,更是新北首家擁有「環保再利用者執照」的塑膠製造工廠,以研發實力與在地產線為基礎,
整合回收、
製造、
行銷三大核心環節。
鄭安茹分享:「多數建材商沒有產線,無法提供回收支援。我們自己就是材料技術的開發者,能真正落實材料循環與在地回收。」這樣的商業模式不僅提高利潤,也有效控管品質與供應穩定性。
打造ESG供應鏈典範|反向行銷讓建商成為推手
鄭安茹以 Apple為靈感,發展「逆向行銷」策略:
先感動建商,再由建商要求其供應商配合永續標準。透過完整資料佐證環保效益與成本最佳化,建立 ESG 驅動的供應鏈規格,有效說服企業高層採用。
她認為,環保建材不再只是企業社會責任,而是建築產業升級、政策趨勢與市場競爭力的交集點。
展望未來:淨零建築推手,讓再生建材成為主流
生森木已完成廠區太陽能建置,邁向「再生能源+再生塑料=再生建材」的低碳願景。未來將加速導入 AI 報價、全流程自動化與製程減碳技術,擴展淨零建築材料供應鏈,協助更多中小企業一起轉型。
正如鄭安茹所說:「從源頭設計到末端回收,才是真正的循環經濟。」
*************************************
生森木綠建材(英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電話:02-2808-0618
Email:ibi.tw@msa.hinet.net
官網:https://www.sensenlife.com/w/SenSenLife/Index
生森木致力於開發及生產高品質塑木建材,堅持不添加任何木粉成份,防腐防潮防蟲,並致力研發客製化及模組化商品。
為服務廣大客戶ESG需求,率先導入碳管理系統提供相關永續ESG服務,包含提供碳足跡數據及回收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