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國家重點發展的高科技產業園區,南部科學園區不僅年營業額已躍居第一,諸多創新更是有目共睹。本刊特別專訪南科管理局局長鄭秀絨,請其分享相關觀點與經驗。
(圖片來源:取材自南部科學園區管理局官網首頁)
據資料顯示,今年1~4月南部科學園區(以下簡稱南科)營業額突破9,000億元、年增近6成,無論是金額或成長幅度均居三大園區之冠, 其中,南科管理局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貢獻有目共睹。令人不禁好奇,南科管理局推動了哪些策略與創新作為,得以協助園區產業積極發展、再創新高?
5大策略,推升南科躍居園區之冠
已在南科耕耘20多年的南科管理局局長鄭秀絨表示,多年來南科管理局配合中央政策,從基礎建設、研發創新到永續環境,全力打造有利產業成長的環境,才能協助產業持續升級、動能強勁。包括:
- 打造優質投資環境,吸引全球企業進駐:南科管理局持續精進單一窗口服務機制,強化土地供給與媒合效率,並確保水電等基礎資源穩定供應,提供企業在地發展的有力支撐,成功吸引臺商回流及外資設廠,強化南科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戰略地位。
- 以半導體為核心,推動「大南方新矽谷」產業聚落:南科扮演南臺灣高科技產業中樞角色,積極擴建從嘉義到屏東等新設園區、引導產業群聚,並以半導體為核心,帶動上下游材料、設備、IC設計、封裝測試等產業擴散,打造完整高值鏈生態。
- 強化國際鏈結,協助廠商全球布局:鼓勵園區廠商深耕臺灣、布局全球,透過參與國內外科技展會、與國際大廠策略結盟、拓展海外市場,持續提升園區整體國際能見度與產業韌性。
- 培育人才與新創,推升創新研發動能:南科與地方政府、學研機構合作,強化高階科技人才培育,同時建構完整創新創業支持體系,鼓勵新創團隊技術商品化、落地應用, 打造創新加速引擎,注入園區新活力。
- 推動綠色轉型與永續發展:因應全球淨零碳排趨勢,引領廠商透過碳盤查、量化碳足跡等,建構環境永續的綠色供應鏈,透過優化生產流程與資源管理,驅動精準減碳、發掘新商機、邁向淨零碳排,達成創新共好及永續循環目標。
國科會南科管理局局長 鄭秀絨
(圖片由南科管理局提供)
5大作為,打造南科層層安全防護
隨著全球極端氣候加劇、各種疫情仍存在爆發的可能性、因地緣政治變化產生的供應鏈轉移,加上層出不窮的網路犯罪手法及環境安全危害…等因素,無不考驗著全球製造業永續發展的「韌性」;其中,安全與風險的管理更是重要關鍵。鄭秀絨指出,在這部分南科管理局也以5大作為幫園區及企業進行把關:
1、 建立風控體系,確保園區整體營運安全穩定
南科管理局會結合各單位職掌與年度施政目標,辨識可能影響重要計畫的潛在風險,並參考監察院、審計部、立委及社會意見,篩選出關鍵風險項目;對於超出風險容忍範圍的情形,將依應變計畫執行對應措施。以本年度來說,為因應園區新設與擴建進度,重點控管公共工程、環評與園區籌設等風險,並提出具體因應策略,以提升計畫執行穩定性與效率。
2、完善園區防救災體系
南科管理局設有24小時專責應變中心,與指標廠商有聯防及通聯機制。每年至少辦理2場複合型災害聯合演練,以熟悉如惡意攻擊、地震、火災、化學品洩漏及無人機侵擾等應變技能及聯防運作方式。另臺南園區已於2024年9月建立無人機偵測系統並投入運作。
3、對環境監測層層把關
- 對園區內環工中心、資源再生中心及廠商指定排放煙道,設置水質、空氣污染物排放自動連續監測設施,有關數據更傳輸至環保主管機關備查。
- 在臺南園區設置4處特殊性工業區空氣品質自動監測設施,進行即時空氣品質監測,全面掌握園區內外空氣品質狀況與變化趨勢。
- 定期密集辦理園區及其周邊地區敏感點的空氣品質、水質、噪音與交通等環境監測作業,確保環境狀況符合法規與開發管理目標。
4、 智慧化管理公有宿舍及廠房
透過資料庫建立收集數據及IoT設備AI輔助,更精準掌控公有宿舍及廠房區等樓群各項設施維護年限,提早安排相關修檢作業,提高設備良善率,增進建物品質。
5、資通安全
南科管理局為資通安全責任等級B級公務機關,持續強化資通安全管理,主要作法如下:
- 通過國際驗證: 已取得I S O 27001與ISO 27701認證,建立資訊與個資管理制度,有效控管風險。
- 定期資安檢測:每年辦理弱點掃描、滲透測試與資安健診,提升系統與設備防護力。
- 威脅偵測與應變:建置即時預警、告警與事後分析機制,並透過端點監控與應變,防止資安事件擴大。
- 多層防護措施:導入防毒、防火牆、入侵偵測、郵件過濾及應用程式防火牆,全面保障資訊與通訊安全。
導入AIoT科技,打造高效、安全、永續的智慧園區
近年來物聯網(I o T)、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I)、機器人…等新興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也為全球製造業從製程改善、品質優化、效率提升到創新營運等,帶來了革命性的改變。在科技的應用上,南科管理局同樣走在趨勢前沿。鄭秀絨說明,南科積極導入智慧科技,強化園區治理與服務效能,已建立多元創新應用場域,打造高效、安全、永續的智慧園區。
1、 多元創新應用,強化治理與服務
在以智慧科技強化園區治理與服務效能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智慧防救災:每年投入2,300萬元,整合化學品、地震、環境、水位等監測數據,建構即時應變決策系統,強化災害預警與應處效率。
- 環境智慧監測:建立全方位自動空品監測系統,即時掌握PM2.5、SO2、NOx等多項指標,守護園區空氣品質。
- 智慧巡檢與定位:透過人員定位與巡檢系統,強化園區安全巡查與緊急應變能力。
- 地理資訊整合:GIS系統整合道路、管線、設施維護等資料,提升基礎設施管理效率。
- 智慧污水處理:導入AI操作輔助、大數據模型與智慧眼鏡,優化水資源處理流程。
- 智慧樓群管理:透過IoT與AI預測維修週期,提升宿舍與廠房設施維護效率與品質。
- 智慧交通應用:導入動態號誌與聯外道路監控系統,有效降低路廊旅行時間6%~8%。
- AI智慧樓群與新創育成:整合綠能與智慧建築技術,結合沙崙AI產業園區,打造AI應用示範基地,扶植新創團隊落地應用。
2、 以人為本,建立全國首座XR 職安訓練場域
值得一提的是,南科管理局亦相當重視園區企業員工的職業安全衛生, 更率先與職業安全衛生署(簡稱職安署)於路竹園區共同建立全國首座「多體感延伸實境(XR)防災模擬訓練中心」,運用AR/VR/MR技術打造沉浸式職安訓練,提升員工安全意識與實務應變能力。成立5年來,針對各類型職業災害模擬訓練系統已完成開發25套軟體,累計12,453人受訓,另開發7套數位學習教材供人員可以線上學習。今(2025)年也正在開發10套模擬訓練系統與10套數位學習教材。
目前所開發的課程以職業災害案例為主,未來課程規劃將朝設備操作、維修保養、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緊急應變與整廠安全設計等6大領域擴充,並結合XR與AI技術,開發更多元的類實境訓練課程。此外,也會持續配合職安署進行XR場域分站推廣與建置,使全臺工作者能就近訓練,提升個人工安意識,降低職災發生。
打造兼具「生活、生產、生態、生命」於一體的新世代園區
展望未來,鄭秀絨表示,為落實總統「均衡臺灣」政策,讓科技發展不僅在北部及中部,南部也能均衡發展,國科會推出「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希望藉由AI+半導體雙核心引擎趨動,打造成一條完整的「半導體S廊帶」——從嘉義、臺南、路竹、橋頭、楠梓一路到屏東,以及現正籌設規劃中的沙崙生態科學園區, 再串連沙崙綠能科學城跟高雄亞灣園區,把南部打造成臺灣AI產業的關鍵基地,目標是帶動全產業的數位跟淨零轉型,讓臺灣邁入真正的 AI 應用時代。
南科管理局將積極導入學研技術、厚植園區研發量能,結合臺南三期擴建、橋頭、嘉義及屏東新設園區之在地特色產業發展新興科技,包括半導體、智慧機械、智慧載具、智慧農業、精準健康、綠色材料、太空科技等精緻多元產業,帶動南臺灣產業數位轉型綠色加值,完善南臺灣科技廊帶。並透過跨中央地方、跨部會、跨產學研界共同合作,開發園區及周邊生活機能,如水電穩定供應、交通便利、醫療設施、學校教育、員工住宿、人才培育,甚至文化活動設施等都有配套措施,讓人才及企業匯聚, 打造宜居宜業、兼具「生活、生產、生態、生命」於一體的新世代園區與高科技產業聚落,促進南北區域平衡,落實國科會2035「前瞻創新、民主包容、韌性永續」科技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