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救援 ]找到 135 篇文章 及 1 筆相關產品
  • 台灣高鐵攜手中鋼自製電車線維修工程車啟用 開創「國車國造」新紀元
    台灣高鐵與中鋼公司11月26日於高鐵左營基地舉辦「高鐵電車線維修工程車啟用典禮」,由高鐵公司董事長江耀宗與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共同主持。行政院長蘇貞昌、高雄市長陳其邁、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及政務委員黃致達、交通部政務次長胡湘麟、經濟部次長林全能均親自出席,共同見證台灣高鐵推動「軌道工業本土化」邁向新紀元。
    Editor / Provider: 台灣高鐵公司 | Updated: 11 / 27 / 2021
  • 台南首創救護車與公車整合優先號誌 有效縮減救護及公車通行時間
    為替緊急傷病患者多爭取黃金搶救時間,提高救護車行經路口的安全性及公車運行時效,台南市交通局利用車聯網技術,整合救護車、公車混合智慧優先號誌系統,率先於奇美與成大醫院間的70路公車路線上施行,並於11月11日舉行「公車優先,救護暢行」成果分享會。
    Editor / Provider: 台南市政府 | Updated: 11 / 12 / 2021
  • 人物焦點:消防署蕭煥章署長|找回初心 擦亮它 繼續前行!
    消防的大家長,蕭煥章 署長於今(110)年8月5日上任,曾擔任臺中市政府消防局長、消防署副署長,十分重視消防人力、勤務、安全、車輛裝備器材等議題,且關心第一線人員的心聲及需求,同時上任後將繼續推動重大消防政策。
    Editor / Provider: 內政部消防署 | Updated: 9 / 7 / 2021
  • 疫情全台擴散,臺灣防災產業協會防疫全民動員!
    全台防疫警戒提升為三級之後,「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立即啟動疫情援助專案,整合多項為地震風災等天然災害設計的防災商品,迅速地加入全民防疫,包括消毒車、抗菌液以及可常溫保存的防災食品等,正好也極為適合防疫使用,意外地大受歡迎。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7 / 16 / 2021
  • 高雄局限空間作業管理系統上線 遠端監控防災更給力
    為加強防範局限空間作業的危害,由高雄市勞工局推出的「局限空間作業管理系統」於7月1日起正式上線,事業單位從事作業前一律需進行通報,並可於後台遠端監控安全措施辦理情形,精準掌握作業之動態。
    Editor / Provider: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 Updated: 7 / 1 / 2021
  • 什麼是「韌性社區」? 什麼是「防災士」?
    「韌性社區」就是災害來臨時,社區裡的每個人都能憑自己的力量,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災害過後,也能在大家的幫忙下,迅速讓社區回歸到正常生活。 「防災士」則是經由培訓機構訓練,認證合格後,具備充足的防災意識與知識外,以自助、互助、公助為原則,協助身邊的人加強防災準備及應變措施,以減少災害損失的人。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5 / 3 / 2021
  • 地震來襲當下與之後-國震中心力推地震速報與應用
    3月29日由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NARLabs) 所舉辦之複合式地震速報防災應用展,複合式地震速報服務結合國震中心之現地型地震速報系統,以及中央氣象局之區域型地震速報,於地震發生後迅速傳遞資訊。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4 / 1 / 2021
  • 日本311大地震十週年對臺灣防災產業的省思
    2011年3月11日 下午,日本東北方近海發生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地震,並引發海嘯發生,導致福島核電廠受損,此複合型災害造成日本全國嚴重的生命財產損失,同樣受到各種天然災害威脅的臺灣,更應引以為借鏡。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22 / 2021
  • 勞安所:下水道工程危害多,作業請注意安全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簡稱勞安所)針對下水道重大職災案例資料進行分析,結果顯示2004~2019年間每年平均發生3~4件人員傷亡的下水道工程職災,前兩大災害類型為「土石倒崩塌災害(約占29%)」、「與有害物接觸災害(約占23%)」,兩者合計就超過50%。
    Editor / Provider: 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 Updated: 3 / 9 / 2021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