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綠色 ]找到 243 篇文章 及 0 筆相關產品
  • 數位時代的綠色建築:同時兼顧科技與環保
    智慧生活已覆蓋家居、醫療、交通、科技等廣泛領域,為我們帶來的不僅是提升生活品質和效率,還能有效減少人為資源浪費以及環境污染。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智慧生活小組代專案經理陳玉賢指出,智慧生活和綠能、環保、 淨零、低碳的願景緊密相連,它將帶動大量相關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帶來更多創新和就業機會,進一步推動消費需求的升級和經濟發展。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1 / 2 / 2023
  • 企業擴大投資台灣,朝智能化產線、低碳及永續發展
    投資台灣事務所9月28日再添5家企業擴大投資台灣,包括台商回台方案的諾瓦材料科技、根留企業方案的振鋒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方案的展緻企業、雅棋德科技、明治海洋國際。截至目前「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吸引1,405家企業超過2兆1,238億元投資,預估創造14萬7,682個本國就業機會。 智慧機器手臂、MES系統
    Editor / Provider: 經濟部投資促進司 | Updated: 9 / 28 / 2023
  • 「綠建築」持續進化中,「淨零」成未來建築新標配
    2022年,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提出建築能效評估系統,同年3月國發會發佈「淨零排放路徑藍圖」,目標2050年達成100%新建築及超過85%既有建築須為「近零碳」建築。這是整體建築產業的重任,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築發展部經理侯雅壹表示,建築中心將在「綠建築」、 「近零碳建築」到「淨零建築」的演進過程中,扮演整合平台的角色,共同推動建築產業的淨零轉型。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9 / 25 / 2023
  • 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9/14成功舉辦淨零建築論壇
    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於9月14日成功舉辦「淨零建築 建築能效設計與案例分享論壇」,現場匯集產官學研和企業界,以知識與經驗,分享說明建築能效設計與案例分享,獲得現場專家聽眾高度肯定。
    Editor / Provider: 智慧人居產業促進會 | Updated: 9 / 18 / 2023
  • 台灣建築中心:政府授權、業者安心的在地化建築材料專業驗證平台
    綠色建材的應用是建築材料的發展趨勢之一,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廣綠色建材標章制度,迄今國內已建立了多項驗證平台。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綠建材發展部經理李明賢指出,我國早於2004年起實施綠建材標章認證,目前建材業都必須符合環保和ESG(環境、社會、企業治理)的要求,碳減排、低甲醛更早已是標配。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9 / 1 / 2023
  • 建構減災、減損、減碳排的永續ESG防火圈
    因應「2050淨零建築」國家政策,並呼應國際間對防火建材與淨零節能建築的關注與要求,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積極配合政策,並跨部門合作進行多項智慧安全建材暨建築的推動工作,攜手產學界共推「減災、減損、減碳排的永續ESG防災圈」,以為社會建構健康、安全、智慧化生活的基石。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7 / 28 / 2023
  • 交通建築新標竿!水湳轉運中心獲綠建築、碳足跡雙金認證
    獲得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最高榮譽卓越獎的水湳轉運中心,於設計階段就通過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評定,取得綠建築及智慧建築黃金級候選證書;近日又取得低碳建築聯盟核發「建築碳足跡認證書」,配合水湳經貿園區「智慧、低碳、創新」的開發願景與目標,打造一座讓民眾搭車時能以行動力挺的低碳永續環境。
    Editor / Provider: 台中市政府交通局 | Updated: 7 / 21 / 2023
  • 執建築前瞻技術,TABC助力政府推動淨零轉型
    建築產業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及火車頭;台灣建 築中心是建築產業發展升級的發動機,作為 建築產業的重要伙伴及政府主要的建築政策智庫, 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趨勢、淨零排放及ESG永續 浪潮的壓力,建築中心致力為政府推動淨零政策提 供助力,並協助與國際建立交流平台,使本土產業 界可接軌國際ESG機制,取得國際發展及資源。
    Editor / Provider: Joy Teng | Updated: 7 / 2 / 2023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