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全球ESG永續發展趨勢,「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國家公布的既定政策。作為台灣建築產業的重要夥伴及政府主要的建築政策智庫幕僚,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TABC,簡稱建築中心)在協助政策的推動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26)之後,世界各國紛紛提出淨零排放的目標和期程,台灣也於去(2022)年3月30日由國家發展委員會正式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其中,在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主要負責的「淨零建築路徑規劃」裡,2030年所有的公有建築都要達到淨零標準;2040年50%的既有建築要達到淨零標準;2050年100%的新建建築(不管公私部門)及超過85%的既有建築也要達到近零碳建築。
推動國內建築淨零轉型3大要務
台灣建築中心董事長周光宙表示,在全球ESG永續浪潮及台灣淨零排放目標的驅動下,建築中心將積極扮演成為政府推動淨零政策的重要助力,以及台灣建築產業與國際接軌主要平台的角色。首先,在推動國內建築淨零轉型部分,有3項主要任務:
1、加強綠建築的評定和推廣
國內的綠建築標章(EEWH)是符合台灣在地氣候和環境的綠建築標準,從1999年實施至今,建築中心已完成超過11,000多棟綠建築的評定,也長期透過各種形式向各界宣導建築低碳、永續的概念。若能藉由綠建築推動基礎升級再深化
,相信對建築淨零排放的推動將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2、關注建築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
傳統的建築節能減碳大多只考量在營運階段(營運碳),但淨零建築的推動則必須綜觀建築全生命週期的能效及排碳,因此必須導入蘊含碳的概念——在建築物規劃設計之初,就將建材和設備製造階段的碳足跡,以及興建過程的碳排放等皆納入考量。如此一來,勢必帶動整體建築產業鏈的轉型,例如,導入智慧科技將綠建材和低碳建材結合起來,滿足更加節能及降低碳排的需求。
3、專業人才的培訓
無論是綠建築評定、建築能效評估或是淨零碳排相關推廣和宣導,都需要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來進行,才能將建築淨零碳排每個階段的目標逐一落實,因此專業人才的培訓至關重要。建築中心也會儘快邀集業界各領域專家組成教育訓練團隊,由建築中心進行相關人才培訓。
接軌國際主流標準,舖平台灣建築產業外銷之路
而在協助台灣建築產業與國際接軌的部分,周光宙指出,後疫情時代台灣非常有機會成為國際間各項產業供應鏈的重要節點,建築產業也不例外。因此建築中心積極擴充與國際接軌項目,期望成為台灣建築產業與國際接軌的主要平台,提供國內建築產業國際市場認證的一站式服務,使台灣建築產業走向國際、國際走進台灣。目前已完成3大領域的國際標準接軌工作:
建築低碳永續
全球房地產永續基準指標(Global Real Estate Sustainability Benchmark, GRESB)已將台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納入GRESB房地產和基礎建設評估中。
建築安全防災
已和美國UL實驗室及新加坡(TÜV SÜD PSB)合作建築防火材料性能測試服務,省卻過往國內廠商須耗時費力將產品送到國外檢測才能取證的麻煩。
建築健康福祉
也和國際綠建築標準LEED、健康建築標準WELL成為夥伴關係,台灣申請案件的現場性能驗證評定工作交由建築中心執行;而國際間只要有LEED及WELL建築專案的地方,也就是台灣健康綠建材及系統方案的市場。
周光宙充滿信心地說:「台灣建築中心的未來,跟全世界的目標是一樣的。藉由上述兩大功能角色的淋漓發揮、逐一落實,假以時日,我們要達到淨零碳排及扮演淨零建築產業鏈樞紐的目標應該是指日可待的!」
發揮產研合作優勢,打造淨零排放建築產業鏈
針對國內整體建築產業鏈的升級轉型,台灣建築中心代執行長林杰宏補充道:「淨零碳排建築產業將會帶動的是建築全生命週期裡,從建材、機電整合、設計、規劃、施工等很龐大的供應鏈體系,台灣非常適合從這個產業鏈來做整體的開發跟提升。當然,建築中心責無旁貸須肩負起帶領產業往正確方向發展,以及補強產業界研發與橫向整合的工作。」
林杰宏進一步指出,20多年來台灣建築中心累積了超過11,000棟的綠建築資料,加上每年有300多件的防火材料、綠建材等資料,已形成了龐大的建築資料庫。這些大數據(Big Data)再加上智慧科技,例如:大數據加上在地環境資訊,就可作為綠建築設計參考依據;建築資訊模型(BIM)結合大數據或人工智慧(AI),就有可能創造革命性的建築設計和生產方式;再加上低碳、節能、健康的需求,就可將整個建材產業由傳統產業轉型成永續的未來產業。
此外,建築中心長期以來也跟台灣相關公協會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已建構起建築產業界最完整的網絡。在這些優勢基礎下,建築中心有信心能提供台灣打造淨零排放建築產業鏈最基礎的工具和武器,並全力支持新創、青創族群,提供最完善的諮詢和服務,為國家淨零碳排大業培養更多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