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D要以IoT科技讓建築綠色永續

LEED要以IoT科技讓建築綠色永續
美國綠建築委員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以運用科技推動建築產業達到綠色永續而著稱,旗下綠色建築認證委員會(Green Business Certification Inc.,GBCI)制定並推動多項高效、專業的綠建築標準。其中,於2000年設立的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認證系統更是於全球廣泛受到關注。

因應氣候變遷
既有建物綠化更重要


據統計,2017年台灣申請LEED認證的樓地板面積排名為全球第7,2018年是否能再突破?USGBC暨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杜日生表示,台灣最特別的地方在於申請LEED認證的主力是工業大樓及廠房,認證面積超過申請總數的一半,跟以商辦為主的香港、中國、日本、南韓截然不同!因此雖然新建商辦大樓申請認證的數量並不少,一般若沒有新建工業廠房的支撐,台灣申請LEED認證樓地板面積就會降下來。

實際上,台灣的面積與人口數有限,因此新建的房子不多,但可喜的是近來「既有建築」申請認證的數量有增加的趨勢。從這個勢頭來看,預估2018年LEED認證面積跟2017年相比應是相對持平的。在既有建築申請案例中,最有趣的就是位於台北公館、屋齡36年的台電大樓,堪稱是大中華區「最老」的LEED白金級建築。雖然台電大樓於1982年完工時,LEED認證都還沒「誕生」,但後期發現依循LEED認證標準在營運、維護方面,不僅可節能、更有助於該建物的壽命。

他強調,每年全球新蓋的建築物數量大約只有既有建築的1%~2%,要用新建物推動節能、環保、永續的速度太緩慢了。在氣候變遷、變化愈趨極端的威脅下,USGBC認為未來更重要的是推動既有建築的LEED認證。比方說,全球最老的LEED金級綠建築──屋齡90年的紐約帝國大廈,其翻新之後大幅度的降低能耗,相當值得台灣建築、物業相關單位思考。
 
USGBC暨GBCI北亞區董事總經理 杜日生

IoT科技打造城市「復原力」

在物聯網(IoT)趨勢下,USGBC如何看待運用相關智慧科技來達成環保、永續與安全?杜日生點出,2016年全球一般性保險有高達96%的理賠是來自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災害賠償。他特別提到9月底發生在印尼蘇拉威西島的海嘯,當地因電力、通訊中斷導致警告或疏散訊息無法即時傳遞,1,300多位民眾就此天人永隔。這「零點多」秒的警訊,正是悲傷或重逢的關鍵,也是智慧科技能著力的。

他強調,城市建設對災害的「復原力」、「適應性」相當關鍵,也正是LEED for City大量關注的。LEED for City透過系列指標,能協助城市利用量測與管理技術永續城市。另外,去年USGBC和GBCI宣布採用的RELi評級系統,更結合了特定危害的設計標準(如龍捲風)與一般適應性(如能源效率)的標準,要在設施規劃、設計、營運和維護各層面,提高城市應對氣候的復原力。因此,他期待政府單位在大型、聚眾的區域,可以更有效地應用科技,讓居民面臨氣候變化也依然安全。

接軌167國 標準相容更彈性

LEED認證源於美國,難免與各國制定的認證標準有些不同,在推廣上會遇到哪些難題?
杜日生表示,LEED已在167個國家/地區落地,標準的內涵多半會有共通點,也儘可能跟當地政府標準相容。即便因國情不同、推動綠建築或綠色科技的政策不同,但彼此目標一致,都是「節能減碳、永續環境」的盟友。他強調,「申請兩個綠色建築認證,不等同於要做兩次認證。」

智森永續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簡碩賢也提到,台灣企業在申請綠建築時大多會做雙認證,雖然過去標準間的相容性不佳,但有了USGBC compliance program之後,台灣的「綠建築標章」可以很彈性的等於LEED,而先拿到「綠建築標章」再申請LEED也會比較容易。

杜日生進一步指出,LEED像是國際共通的語言,假設企業要向美國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融資,如果用自己國家的標準可能要額外花力氣做翻譯和解釋,如果同時有LEED認證則能快速地被理解。

綠色金融助力產業發展綠建築

在推動LEED的過程中,杜日生發現從技術面、產品面推動是由下往上(bottom-up),阻力較大;而綠色金融(Green Finance)的出現,則能由上往下(top-down)直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綠色產業有金流支持,企業就有達成認證標準的動力。

以對全球的觀察來看,在中國,綠建築的保值性好、出租率高、租金也高,據調查發現租金差額可達2%~15%;在香港,企業會希望能發行綠債,因此企業內部會積極的推動;日本企業關注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因此會投入綠色產業或金融。而台灣申請LEED則多半關注在增加的成本,以及後期能不能減少能耗。自下而上的推行,要逐一跟建築師、機電公司或顧問公司推廣,比較辛苦。

此外,很多大型企業選擇LEED標章是因為LEED邁入v4.1後,數值是動態的,能經常性的更新數據,同時跟全球同一氣候區參與認證的大樓做比較,定期查看建築物運作的績效──能耗、用水、廢棄物處理、空氣品質等。

杜日生期許,當企業不滿足於通過一次性認證,LEED也活用大數據,透過IoT、AI讓綠建築持續接軌安全和智慧科技,陪伴企業綠色永續。


 
分享文章:
熱門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