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桃園機場 ]找到 39 篇文章 及 0 筆相關產品
  • 桃機第三航廈動工 中央地方合作打造機場城市
    桃園市長鄭文燦7月11日上午陪同行政院長蘇貞昌視察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站區主體航廈土建工程。鄭文燦表示,桃園航空城計畫歷經10餘年的努力,第三航廈工程能夠動工為重要里程碑,而周圍的300多公頃產業專區也進行招商中,74公頃自貿區則將引進更多物流企業,未來連結鄰近的青埔地區成為桃園新都心,打造與地方共生共榮的機場城市。
    Editor / Provider: 桃園市政府 | Updated: 7 / 12 / 2021
  • 桃機朝東亞樞紐機場目標邁進 總投資金額達5,099億元
    為凝聚桃園機場園區及周邊相關單位的共識,桃園機場公司於4月27日舉辦第一梯次「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園區綱要計畫(第二版)說明會」,由機場公司總經理但昭璧簡報並主持座談,邀請駐桃園機場航空產業、物流運輸、工程技術顧問、CIQS(Customs, Immigration, Quarantine, Security)公務機關以及桃園市政府代表與會,期望與桃園機場夥伴齊一步伐,朝共同目標前進。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 | Updated: 4 / 28 / 2021
  • 勞動缺口與低接觸服務需求 加速機器人產業應用落地
    因應全球高齡、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缺口問題,且面對後疫情時代「低接觸」服務型態的需求,再加上人工智慧、物聯網及影像感知技術的突破,服務型機器人的創新應用在不同服務領域逐漸成形。有鑑於此,經濟部工業局推動2020年「智慧創新服務化推動計畫」,結合資策會的研發能量及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TAIROA)的產業整合力,運用「以場域促動創新」 及 「以應用帶動產業」兩個策略主軸,來加速服務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Editor / Provider: 經濟部工業局 | Updated: 1 / 9 / 2021
  • 「軌道運輸跨機電系統整合之問題座談」精華摘要
    在10月25日舉辦的「2019智慧軌道運輸安全與管理創新技術」研討會中,特別安排了「軌道運輸跨機電系統整合之問題座談」,來自鐵道局、中科院、工研院、中華大學四位專家,從過去在機電系統整合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到現今在AI、雲端、物聯網等技術發展下,機電系統在整合上所遇到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進行專業而精彩的論述。本文特摘錄精華,以饗讀者。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 / 3 / 2020
  • 軌道建設需求龐大 新舊系統整合是最大挑戰
    目前台灣龐大的軌道建設中,延伸線是最大量的興建工程,包含:高鐵南延/東延、高雄捷運紅線、高雄輕軌成環、台中捷運延伸彰化、桃園機場捷運延伸中壢銜接台鐵、桃園捷運綠線及大台北地區環狀線…等,而原有系統與新系統的相容整合所面臨的困難是最大挑戰!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2 / 6 / 2019
  • 北市府推臺北車站室內導航App 最快月底上線
    臺北車站每天約有54萬人次進出,為全國規模及運量最大。隨著捷運、高鐵、捷運桃園機場線、客運轉運站陸續完工通車及各項都市活動的變遷,臺北車站站體設施與日俱增,行人動線複雜;為改善臺北車站指標動線,融合都市景觀及防災理念,朝智慧城市目標邁進,臺北市政府特於臺北車站特定區推動智慧車站計畫。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19 / 2018
  • 桃市推動UCar共享電動車智慧交通服務
    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出席「亞洲・矽谷智慧城鄉交流媒合會:智慧交通篇」活動表示,物聯網應用科技廣泛,包括智慧照明、智慧停車、智慧交通系統等運用,未來希望讓市民聰明使用各項交通工具,讓桃園成為更便利的智慧城市。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3 / 1 / 2018
  • 機場經濟共創商機 桃園航空城簽署三方MOU
    為推動桃園機場周邊發展,以機場經濟學帶動地方相關產業,桃園航空城公司於今(2/22)日在桃園市長鄭文燦見證下,與中華航空公司、桃園機場公司、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等三方簽署合作備忘錄。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2 / 22 / 2018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