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部委意見揭露安控新機會

中國九部委意見揭露安控新機會

「意見」當中提出了許多新概念、新思維,不但展現龐大的市場需求,也提出許多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以及對企業素質的高需求。

因此,「意見」的發佈,對安控業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只有正確地理解「意見」的精神實質,並對一些未詳盡和含糊的問題,提供合理的解決方案,安控行業才能順勢而為,加快「調、轉」的步伐,實現永續發展。

筆者曾發表過一些關於平安城市建設和影像監控技術的文章,許多觀點與「意見」相同。在此,透過本文表達對「意見」的理解與大家交流,以期引起共鳴和更深入的討論。

公共安全網應用

「意見」要求公共安全影像監控建設聯網應用,在加強治安防控、優化交通運行、服務城市管理、創新社會治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說明了以上為公共安全網的應用主要領域。

而「公共安全網」是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現的概念,其包括:自然災害的防救、生產事故的防控、社會治安事件防範及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治。各部門和行業針對各自的職責,建設了各自的安全系統,如治安動態監控網(通稱「天網」)等。

公共安全網的概念超越以往各安全系統,升級為更高層次的綜合安全體系,透過聯網實現資源分享。透過融合技術,特別是資料融合實現深化應用,以及人的智慧參與和創新,使之成為服務於城市管理,成為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平台。

公共安全網建設反映了安全發展的新思維,以下為重點分析:

1. 公共安全網建設的主要目的,是解決人民最關切的安全問題。沒有涉及維穩、反恐、網路安全等國家安全、政治安全、資訊安全問題,要讓人民能對公共安全網建設的成果真實有感。

2. 公共安全網建設要服務於社會、經濟改革,城市管理體系的重要建設和提高社會治理能力的重要措施,亦是支撐社會治理創新的平台。

3. 公共安全網建設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導向,影像監控系統是其核心,IT化是大趨勢。

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時可用、全程可控

「意見」要求,到2020年,基本實現「全域覆蓋、全網共用、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影像監控建設聯網應用,而「加強、優化、服務、創新」是安全技術在IT化過程的特點。

加強:是指系統功能的增加、能力的增強,實質就是系統的深化應用和技術升級。技術升級不只是通過更新設備和技術來完成,還要通過應用創新、模式創新實現系統的深化應用和產生新的(增值)功能。

優化:系統從自動化轉向智慧化,特別是交通管理系統。智慧化是自動化的最高境界,實現自主、優化的調節。

服務:是新一代資訊系統的特點,表明系統具有增值和自我成長的能力,是服務於社會管理改革和支撐活動平台。安控系統在IT化的過程,充分的表現出「服務」的屬性和特點,成為資訊服務業的重要組成。

創新:主要是透過人的智慧參與來實現,包括由系統應用所導致的管理和治理體系、方法、觀念的創新、系統應用、系統運行等方面的模式與應用創新。

影像監控覆蓋率

「意見」還要求,到2020年,重點公共區域影像監控覆蓋率達到100%,新建、改建高畫質攝影機比例達到100%;重點行業、領域的重要部位影像監控覆蓋率達到100%,逐步增加高畫質攝影機的新建、改建數量;重點公共區域影像監控聯網率達到100%;重點行業、領域涉及公共區域的影像資源聯網率達到100%。

同時還提出重點公共區域安裝的影像監控攝影機完好率達到98%,重點行業、領域安裝的涉及公共區域的影像監控攝影機完好率達到95%,實現影像資訊的全天候應用。

提出系統建設具體的量化目標是「意見」的亮點之一,可做為系統設計、評價、驗收的依據,同時也向業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課題,如覆蓋、覆蓋率、完好、完好率及全天候等概念的定義、量化方法、評價和測量。

影像監控技術成為公共安全網的核心技術表明:影像監控的作用和功能被認可,應用效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成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如環境監控、生產安全、城市管理等,特別是社會治安動態監控的首選和必備手段。

影像監控技術從傳統轉向IT化,呈現了開放、融合、軟化和服務的特點,使之逐漸成為社會管理和服務系統的最佳選擇,或可以與之完美融合的技術。

但是,早期建置系統反映出許多問題與不足。系統接收龐大訊息,應用水準卻很低,實際效益與期望有所差距,這些問題在公共安全網建設中還會存在。

由於「意見」有些具體、細劃的內容不夠詳盡,也有含糊不清之處,因此在具體實施時,部門和企業要有具體的對策和措施。

安控創新思維

科技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但要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需要大量的觀念和應用創新的支援。

根據不同業務需求和設計目標,數位監控系統應用模式包括網路架構、授權設置、資訊儲存與管理、資源分享、安全性原則等,會有多種技術路線和不同的方案。

每項合理的選擇都可能是模式創新,其中影像系統應用強調兩大概念:

隱私:什麼訊息(影像)屬隱私,什麼部位不能裝設備,什麼影像只能存、不能看,系統設計時,要有明確、清楚的界定。

證據:影像證據一定要保證它的原始性,在後續的使用中必須保持固定。同時,證據只能由執法業務部門使用。

以上涉及系統影像由誰來看、控、管;哪些影像不能看、控;影像存在哪、儲存品質、時間及使用等問題,都需要制度和系統模式來保證。

隨著技術、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促使安控系統建設有了更多的選擇。雖然新技術、新產品提升了系統的功能和性能,但有些新技術、新產品的成熟度和效果還未得到實踐的證明,與期望有所差距,在選擇時會讓人舉棋不定、猶豫不決。

因此,必須事先理解新技術、新產品的實質、可實現的功能、限值、適用範圍及成熟性、經濟性,因時制宜,畢竟最先進的產品不一定是最適用的。

以下列舉幾種:
1. 工業電腦(IPC):是數位系統前端設備的優先選項、產品。它可輸出多種串流,具有豐富的功能和介面,特別適合作為無線感測網路的重點設備。

2. 高畫質攝影機:公共安全網建設特別重視高畫質的應用。高畫質攝影機的選擇相對簡單,但傳輸、儲存和顯示的選擇就會有點困難。這些環節一旦失策,系統就不能得到高畫質的效果。

3. 智慧分析產品:其選擇主要在系統結構(前端、後台或DEPA),產品具體功能也是重要的一項,如辨識和內容分析等。環境對這類產品效能的影響很大,須注意選擇適當的應用環境或創建合適的應用環境。

4. 儲存:NVR、IPSAN是數位監控系統的特色產品,應用極為普遍。近年來,CVR、雲端儲存也備受關注,合適的儲存方式是大數據應用的基礎。

5. 平台:是數位監控系統的名詞,通常是指系統控制設備。目前有硬體平台、軟體平台之分,兩者技術本質相同,差別在通用性和開放性。軟體平台將是系統聯網的優先選擇。

6. 大數據、物聯網的應用:大數據是實現智慧化和系統功能升級的必經之路,應用基礎環境的建構為關鍵,雲端是首選,但服務模式可以多元。

要堅持在新的社會和技術環境下,建構全新安全系統的思想。以大環境為基礎,規劃現在和未來,不能只強調對個別事件的反應,根據過去經驗設計系統,而是從上向下,順應安控技術IT化的趨勢,規劃系統的總體架構。

透過硬體相容、軟體開源,來配置和整合資源,融合技術,制定合理以及可實現的目標。

安控產業將產生新模式

安全系統的評價問題仍未解決,公共安全網建設將其提出作為重要課題。系統評價研究應在技術層面上進行,必須做大量的基礎研究,如「覆蓋」的技術解釋、量化及測量等。

影像監控技術反映系統影像品質的技術指標,特別是能表現安全系統特點的指標。實際效果的評價一定要有量化的指標,並制定可操作的測試方法。

影像系統評價分為:技術(產品)評價和系統效能評價。前者主要是對產品技術指標的客觀測量和功能的測試,評價的依據是產品技術標準,評價的結果可作為產品入圍、集團採購的依據;後者主要是對系統功能、效能的主觀評價和系統技術水準的客觀測試。

技術評價是效能評價的基礎,除技術外,包括工程品質、可維護性、可用性、環境適應性等方面,評價的結果主要用於項目的品質控制、保證公平交易和驗收等。

透過系統建設探索安全服務新模式,如雲服務及提供等;探索系統建設、運行、管理的新模式,如BOT、眾投;專案外包、技術外包、服務外包等。

安控行業正處於「調、轉」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將產生新模式和型態,以及出現新的增長點。

各行業將進行整合,IT業會強勢進入安控,安控將走向更廣闊的領域。安控技術(影像監控)從傳統走向網路化和智慧化的過程中,安控系統IT化的趨勢和服務性將得到充分的展現。

以上變革的大背景是社會、經濟的深化改革,以及新一代資訊技術的支撐。變革過程中出現的重大利益,如工程、專案、政策等,就像催化劑,加速公共安全網建設和安控技術的改革。

 

分享文章:
熱門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