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製造安控新思維

智慧製造安控新思維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所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畫,以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CPS)為核心技術, 以智慧工廠(Smart Factory)為主要精髓,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的應用上,目的是為提高德國製造業在全球競爭下的工業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德國專注於創新工業科技產品的研發製造,有強大的設備和車間製造工業、複雜工業管理過程,在嵌入式系統及自動化工程方面也有專業技術,奠定德國在工業製造上的領導地位。在工業4.0時代,未來製造業的商業模式將以解決客戶問題為主,讓生產過程更智慧化與彈性化,縮短生產流程,透過生產自動化、數位化來達到工業4.0的雛形。

受德國4.0帶來的利多,放眼全球,美國、日本、中國都在積極追趕。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資料顯示,美國在2011年投資22億美元發展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藉由夥伴聯盟共享設備與基礎設施,積極引導讓愈來愈多的外移企業回流至美國生產,重新取得製造業領先地位。日本的產品製造產業振興計畫,利用融合機器人技術,發展人機共存的未來工廠,提升產業生產效率及附加價值。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推行資訊化、工業化,智慧轉型、綠色發展,欲使中國製造業從價值鏈底端升級至高端水準,從工業大國躍升工業強國。

全世界都在談未來製造,台灣面臨這波改革浪潮,在先進國家與新興國家上下夾擊之壓力,政府推出生產力4.0的發展政策,結合精密機械、資通訊及管理技術的基礎,推動生產力4.0。其中在製造業方面,將以智慧自動化為底,結合虛實整合系統、物聯網、智慧機器人及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建構生產力4.0的創新營運模式,透過複製擴散,逐步帶動中小企業升級。

由生產力4.0衍生出的智慧工廠,與政府積極推動的智慧城市理念相輔相成,在政府對智慧城市的願景之下,要做到智慧感測設備將城市公共設施物聯成網,與網際網路系統完全融合,企業、政府必須積極投入智慧基礎設施,工廠智慧化的提升勢在必行。


國內工廠現況:仍處於2.0升3.0

雖然現在工業4.0正夯,口號也喊得很熱,但其實大部分工廠仍停留在最基本的2.0階段,唯有先替其提升到3.0的狀態,體質改變後、自動化完全數據化後,才有可能考慮是否有工業4.0的機會。盟立自動化副處長王淑華指出,在為工廠導入智慧化設備時,發現許多傳統廠房設備有過於老舊的問題,無法做訊息的溝通,這也是過去在人工處理數據與產品的分析結果上有一段落差的主因。因此,工廠要迎向工業4.0,必須先具備生產自動化的條件,再將工廠內的設備提升到訊息自動化階段,或是為其加裝感測器(Sensor),以便訊息的交換。從2.0進階到3.0以後,才算握有跨進4.0第一步的入場券。

根據晟福科技總經理羅福枝的說法,以他所接觸的加工製造案場來說,的確有許多工廠仍維持2.0狀態,部分業者亦不懂工業4.0的概念,他認為要先將整體進階到3.0,才能去談4.0的可能性。工廠之所以導入自動化設備,目的在於減少人力、降低支出,現今自動化設備已多有Sensor,但若想讓工廠智慧化一步到位,要怎麼運用這些Sensor和大數據是很重要的課題。

現在大多數的業主皆認為導入物聯網就是朝向4.0,盟立自動化協理蔡育才表示,Sensor導入只是做到收集資料的功能,沒人可保證這些資料能產生什麼效益,必須再經過資料分析後,才知道工廠要做什麼改變,能產生什麼樣的利潤與商機。工業4.0的概念,通常以新廠導入較為容易,因為對舊廠而言,在既有設備上做升級是一筆額外支出,投資意願明顯不高。

盟立自動化經理向德成補充,有部分業主會導入工業4.0是因為有危機感,例如需大量生產的產業或是全球前幾大公司,為確保自身競爭力,就願意導入這樣的設備,像環境監控、人機協作,目的是提高生產,解決生產良率問題;還可運用在維護保養上,設備加入資料分析功能,分析是否在零件損壞前就先行提醒更換,抑或壞掉後再換,判斷哪一種較能降低成本;另外如食品工廠會運用影像技術,預防人員操作問題,監測其是否符合安全條件,減少食品安全的風險。


工廠在智慧化的呈現

因此,以工業4.0來說,環境監控與安全監控是其中一個重要範疇,攝影機的監控除了掌控人員入侵問題外,還能在生產製造過程中,提供重要的數據收集,如透過攝影機判斷哪些生產環節可能產生問題,進而改善生產品質等。日本談的工業4.0是人機協同合作,當人跟機器同時運作,就需要很多監視設備去確定該運作方式不會對人造成危害或影響。另外,廠內的空氣、溫溼度、微粒(particle)等亦是監測重點,比如無塵室中需監測微粒濃度以控制良率,因此在自動化過程中結合無人搬運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在循環過程中將偵測內容做即時分析。蔡育才指稱,現在談環境監控,已不僅是狹義的門禁、電子圍籬,而是衍生為一種生產設備運作的校準、監視甚至管控機制。

台塑網軟體開發處系統分析師郭沛恩直接點明,工廠智慧化的重點在於智慧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智慧製造的目標,簡單來說,即是將人工智慧融入製造過程的環節中,透過智慧機器與人所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系統,可以自動監測生產線運作過程,亦可自動調整、自動組織,甚至在製程中整合設計、加工、控制及管理等過程,取代人類在製造過程中的部分勞動與腦力,以適應外界或內部的變化環境。

回歸到製造業本質,生產要素是否能做最佳化的利用,從製造環節去重新檢視整個生產環境,包括原料管控與流程,讓使用者全盤掌握製程,並透過系統平台的分析運算能力,建立設備資訊及反饋的資料庫,而不一定要達到全面性的工廠智慧化。金融業、服務業、媒體業都在不斷更新,如果製造業可以有一套系統讓使用者的產業價值鏈有效提升,那麼,它已經開始走向智慧化的道路。


工廠智慧化進程:環控、環安、中控

研華台灣區業務經理謝明道提出工廠若想要智慧化,需經過環安─環控─中控(CMS)的歷程。物聯網時代改變了環境監控的樣貌,為環境監控帶來重大改變,從個別設備的數據分析,演變成彼此可串聯互通,透過大量感測器進行數據採集,並將此數據轉換為電腦可讀取的訊號,這些訊息變成具有價值的資訊,用來作為分析判斷的基礎。

環境監控的範圍擴大,便得了解廠房安全的風險特徵,尤其廠房內使用特殊性氣體及化學品的種類繁多,如何從源頭為生產環境安全把關,成為生產業界追求的目標。有了環境監控、工業安全的概念應用後,需要倚靠「中央監控系統」,將電力、空調、照明、消防、門禁、CCTV等所有監控系統集中到一個區域,實行統一管理,發揮群體整合控制之綜效,中央監控就像是人體的大腦與神經迴路,掌控著工廠的內外機具設備和人員狀況,終至落實智慧維運、智慧製造的目的。傳統產業若能及早導入客制化的中央監控系統解決方案,生產效能必定更加顯著,因此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將會是高科技廠房提升工業安全與環境監控品質的利器。

工業4.0強調的不是把東西換成自動化機台、自動化設備,不是要取代人力,而是在加工環節中加入自動化程序,提升產品品質良率,對工廠而言,減少人力成本,根據不同的環境行業做大數據分析,增加產品產值,才是真正有感並能加以實行的策略。

智慧工廠只是智慧城市裡的其中一環,每個工廠都想提升自己的生產供應體系,這牽涉到企業本身的戰略以及想要前進的方向。工廠4.0仍處在遠景階段,智慧化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先思考自身需求及先後順序,雖然大數據分析已成趨勢,但若缺乏雲端的運算層做商業分析,前端的感知層、中間的通訊層即使再如何完善,物聯網也只是淪為噱頭,徒增工廠的負擔而已。

智慧工廠攸關企業永續經營、人類生存環境,工廠智慧化為的是要加強工廠的免疫力,如何協助工廠在所需環節內利用e化系統,將製造過程的環節銜接起來,再做後台的智慧化分析,導入智慧製造的概念,最終方能成就生產力4.0,為台灣的競爭力蓄積能量。

 


 

何謂智慧工廠?

未來的製造業紮根於數位技術,工業軟體將成為推動其發展的原動力,傳統上是機器與人類互動,未來則是機器對機器的互動。未來的智慧工廠以全新生產流程運作,除可垂直與工廠及企業管理流程形成網路外,亦可以水平透過網路與外部供應鏈結合,從訂單到交貨,即時控制整個價值創造網路。此外,智慧工廠可整合產品及其生產系統的生命周期工程,達到資源效益應用,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降低存貨及縮短客製化產品交貨時間等。

 



 
分享文章:
熱門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