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上篇)

臺灣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上篇)
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9年的「88水災」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影響台灣近30年來重大災害防救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從1994年內政部消防署成立到921大地震之前,可稱為「災害搶救期」,1999年到2009年,可界定為「工程防災期」,2009年八八水災後到2019年為「風險避災期」,2020迄今則稱為「持續營運期」。

本文從災害防救政策發展的軌跡,來探討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結果發現:「災害搶救期」(1994~1999年)防災科技的運用,著重在消防單位防火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置,及傳統救災裝備的充實與應用;「工程防災期」(1999~2009),側重在救災通訊系統強化、震災現場搜救技術、立體救災(空中消防)技術的建立、災害潛勢調查的遙測技術與颱洪、地震、土石流等防災工程的運用;「風險避災期」(2009~2019),防救災技術,隨著AI、大數據、網路、及雲端技術的發展,消防署提出了「防救災雲端計畫」,除先前兩階段防救災技術的持續精進及整合外,此階段更注重地區災害風險評估、深耕社區防災、及提升公眾預警精確度,期使「預置兵力、強制撤離」的風險避災政策能更有效被執行。至於「持續營運期」(2020~),面對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衝擊,源自於南亞大海嘯APEC所倡議的企業持續營運計畫(Business Continuity Planning, BCP),也被中央防疫中心採納,2020-5-15正式公布「企業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持續營運指引」,期使企業面臨疫情 (災害)危機發生時,能夠保護公司維持營運。隨著5G技術與環境的日漸成熟,可以預見防救災科技也將面臨5G場域新挑戰!

一、「921大地震」是重要分水嶺!
從人類消防救災的歷史發展來看,引擎(engine)的使用,讓消防車輛的機動性大大的提升,無線電(radio)的使用也讓災害現場的通訊更為有效,而引進幫浦(pump)的技術,更讓火場射水的距離大大增加。當然,重大災害的發生也往往影響防救災科技的運用與發展。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9年的「88水災」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影響台灣近30年來重大災害防救政策的幾個重要里程碑。特別是1999年的「921大地震」,更是從傳統被動救災,轉換成主動防災的重要分水嶺。

2000年制訂公布「災害防救法」之後,確立「減災、整備、應變、復原」的災害管理對策。而內政部消防署也從原先辦理「火災預防、人為與天然災害搶救、緊急救護」3項消防業務,自2001年起,也依災害防救法規定,增加辦理災害管理業務。其組織架構,也由初設的「災害預防、災害搶救、緊急救護、教育訓練、災害調查」等5組及「救災救護指揮中心」,配合災害防救法公布施行,將災害預防及災害調查兩組,分別修正為火災預防組及火災調查組,並增設綜合企劃、災害管理、危險物品管理及民力運用4組;並得視業務需要設消防科學研究所、消防學校,以及港務、科學工業園區及各加工出口區之消防隊;該署為處理重大災害搶救等應變事宜,也陸續設立了特種搜救隊、空中消防隊(94年併入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及訓練中心。為因應此項重大組織變革及落實前述從平面到立體的各項災害防救工作,諸如:建立全國防救災資訊系統、防救災緊急通訊系統整合建置、提升消防單位化學災害搶救能力計畫等,無疑都需要運用到當時各項防救災先進科技的支援。

二、行政院災害防救科技創新服務方案
1994年內政部消防署成立後,隔(1995)年鄰近的日本便發生阪神大地震。受此影響,行政院第五次全國科技會議便建議:「加強防災科技研究及相關之基礎研究,特別是跨領域任務導向之整合研究,以國家型計畫推動之」,1997年11月國科會乃成立之「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身),經由跨領域、兼具學術與實務之科技研發,並透過與部會之共同合作,來強化我國防災科技之能量。國科會與中央各部會署自民國1999年開始推動「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以來,國內之防災研發推動工作,已逐漸形成良好的運作機制,同時在研發成果之落實應用上亦有具體成效。民國2006年是「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的最後一年,為了呈現及回顧過去八年來推動防救災科技研發之成果,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於2007年2月5日(星期一)至2007年2月7日(星期三)舉辦「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暨防救災專案計畫成果研討會」及「防救災成果海報展」。(何興亞、王聖文:科學發展,2007.02,410期)

1999年921地震後,凸顯出防災科技研究對防災、減災工作之重要性。2001年1月第六次全國科技會議作成建議「儘速於2002年度設立「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其功能包括:防災科技之研發推動與管考、落實應用及技術支援等要項」。2000年7月頒布施行災害防救法(以下簡稱災防法),其條文第七條中更明定「為提供災害防救工作之相關諮詢,加速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強化災害防救政策與措施,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設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並得設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科會於2003年7 月15 日行政院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宣佈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正式成立 。此中心負責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運作,並加強技術移轉與落實應用相關工作,對我國災害防救工作推動,具有關鍵性之影響。
 
圖1.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推動期程(何興亞、王聖文, 2007)
 
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1999~2006)結束後,行政院陸續推出「強化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運作方案」(2007~2010)、「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2011~2014)、「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2015~2018)。2008 年底這些方案陸續完成階段性推動任務,有效整合原分散於各災害相關單位之資訊與資源,並藉由整合各種災害模式與資訊等各部會署研發成果,提供政府部門及學研界作後續災害新技術研發加值之能量基礎。相關成果亦落實應用至小區域災害性天氣預報、淹水潛勢圖更新、地下三維模型資料庫、耐震評估及補強、災害風險圖資、火山監測預警、產業災損平台及災害管理平台等災防實際業務。

鑒於災害防救科技研發是一項長期且需延續的工作,而臺灣又是一個災害不斷發生的高風險國家且持續受威脅。為配合政府防救災的施政重點目標,進一步打造耐災韌性生活圈,以提升國內投資環境之競爭力,結合以往方案已逐步累聚扎實之防災科技研發能量、提供跨單位跨領域整合之契機,科技部乃與災防業務相關部會共同規劃「行政院災害防救科技創新服務方案(Innovative Technolo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TDR)」(2019~2022年),期能落實「防災資訊創新應用」、「防災科技產業推廣」及「防災科技社會服務」,發揮「深耕研發、創新應用、實質整合」之防災科研應用成效。(ITDR,2021)
 
圖2-1 行政院歷年推動的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應用方案(ITDR,2021)
 
圖2-2 行政院災害防救科技創新服務方案-課題規劃架構圖

三、經濟部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i236)
2000年經濟部所推出的「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i236)」,將「安全防災」列為其六大應用領域的首要領域,對防救災科技的運用與發展有重大影響。
 
圖3. 經濟部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i236)六大應用領域(來源:i236計畫推動辦公室,2000)

(一)i236計畫之目標主要有:
1.「智慧生活在地化、應用服務產業化、服務產品全球化」。
2.打造以人為本、優質生活(豐裕與安心安全生活實感倍増)、永續發展之智慧小鎮與智慧經貿園區,奠定智慧台灣工程之基石。(i236,2000)

(二)2個場域-智慧小鎮與智慧經貿園區(Smart Town & i-park)
1. 短中期(智慧生活在地化/應用服務產業化):
以Smart Town & i-park 生活實驗場域作為國內發展智慧生活創新服務業基地, 藉 由雲端技術及場域研究與實證,結合法人產業及使用者,發展智慧生活在地化解 決方案 (Total Service Solution) 。Total Service Solution: 包括創新的營運模式、資通訊的服務平台 (含 Sensor, Client/ Server) 、管理的作業流程、人員的教育訓練、品牌的經營等整體的經營知識, 並以開放介面與模組化設計促成跨業串接及整合, 打造 Cloud-based 創新服務的產業生態系統。

2.長期 (服務產品全球化):
推動與 國際大廠成立旗艦公司推廣Total Service Solution 應用服務產業化, 複製及擴散至全球華人市場。(i236, 2000)

(三)3種網路
1.次世代寬頻網路
2.數位電視網
3.感知網路 (i236,2000)

(四)6大應用領域
1.安全防災:遠距安全監控、門禁管理、煙霧 / 火災偵測、國土安全監控 、社區保全、獨居老人居家安全等。
2.醫療照護:居家健康照護遠距醫療偏鄉地區醫療健檢服務等。
3.節能永續:智慧低碳電網、資源循環系統、能源管理系統、智慧運輸等。
4.智慧便捷:智慧運輸行動導覽 LBS行動學習 電子交易 智慧代理 智慧公共 空間服務 虛擬企業空間服務 3D情境體驗服務 跨國學習服務 自動翻譯服 務, 電子票證動態運輸規劃服務等。
5.舒適便利: 情境控制、睡眠引導等應用、及家庭影音娛樂服務、科技管家服務、家庭網路應用服務等。
6.農業休閒:生態觀光導覽服務、深度旅遊情報服務、 食品履歷 特色食材物流系統等 。(i236,2000)
 
圖4 . 經濟部智慧生活科技運用計畫智慧城市示意圖(來源:i236計畫推動辦公室,2000)

**********請接續下篇**********
分享文章: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