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氣象 ]找到 85 篇文章 及 0 筆相關產品
  • 百年南門市場華麗變身!獲EEWH黃金級綠建築標章,樹立傳統市場永續典範
    煥然一新的南門市場,由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以「台北的心跳」為設計理念,打造地下5層,地上12層樓的新空間,以現代化設計賦予傳統市場新氣象,不僅獲得國家建築金質獎、國家卓越建設獎、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優良獎、台北市政府公共工程卓越獎等六項殊榮,更獲得台灣EEWH綠建築黃金級標章的肯定。 運用太陽能板、省水設備與綠建材,實現減碳、節能、節水
    Editor / Provider: SSDC澄毓綠建築設計顧問 | Updated: 4 / 16 / 2025
  • 經濟部水利署第六河川分署-以智慧科技打造前瞻治水與防災機制
    謝明昌強調,防災一定要先預警!運用智慧科技主要在於強化監控水情和防災預警機制,藉由手機簡訊、Line及細胞廣播服務(CBS)及時將災防訊息傳遞給該知道的人,並進一步告知該如何應變。近年來淹水感測器於地面上的布建已相當廣泛、應用也相對成熟,目前正快速進行於下水道的布建,希望擴大連結的淹水感測訊息能提供更前期的示警。而人工智慧(AI)的加入,不僅讓CCTV監控影像有了更精準的自動辨識與告警功能,也讓雨量預報和水情預警的研判更加精細(例如從每小時提高至每10分鐘)。未來智慧河川管理系統將導入更多分散式(邊緣)運算AI與物聯網創新科技,除了精進監控、預警通報效能,提升防災韌性,也期望能更多地應用於行政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4 / 15 / 2025
  • 臺灣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下篇)
    1999年的「921大地震」、2009年的「88水災」和2019年的「新冠肺炎」,無疑是影響台灣近30年來重大災害防救政策的重要里程碑。從1994年內政部消防署成立到921大地震之前,可稱為「災害搶救期」,1999年到2009年,可界定為「工程防災期」,2009年八八水災後到2019年為「風險避災期」,2020迄今則稱為「持續營運期」。本文從災害防救政策發展的軌跡,來探討防災科技的發展與應用,結果發現:「災害搶救期」(1994~1999年)防災科技的運用,著重在消防單位防火管理、資訊系統的建置,及傳統救災裝備的充實與應用;「工程防災期」(1999~2009),側重在救災通訊系統強化、震災現場搜
    Editor / Provider: 唐雲明 博士/中華民國消防退休人員協會總會 總會長 | Updated: 2 / 26 / 2025
  • 守護河川水體環境品質,中市環保局推動智慧監控
    依中央氣象署雨量資料顯示,台灣降雨集中在5月至9月,枯水期為10月至次年4月長達7個月,往往導致河川基流量不足,河川排水水位偏低;部分河段水中魚群過於密集、無適當生存空間,容易造成水中溶氧驟降導致魚群缺氧死亡。為維護水體環境品質,台中市政府環保局積極推動多項科技監測工具,包含布設水盒子(移動式水質感測器)、自動連續攝錄影監視設備(CCTV)等進行水體環境監控。
    Editor / Provider: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 | Updated: 1 / 8 / 2025
  • 田中支線鐵路新建工程動土,以國產永續木材建構低碳鐵道車站
    「高鐵彰化站與台鐵轉乘接駁計畫」田中支線鐵路新建工程於1月11日上午舉行動土祈福典禮,交通部長陳世凱、彰化縣長王惠美、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鐵道局長楊正君、台鐵總經理馮輝昇等貴賓共同出席,祈福工程施工順利、早日完工。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鐵道局 | Updated: 1 / 11 / 2025
  • CCTV結合AI影像辨識,助力新北防汛應變、打造韌性城市
    新北市水利局自2021年始發展積淹水影像辨識功能,市轄內已有607支CCTV具備此功能,目前的辨識準確率高達88%,有效提升掌握災情能力,縮短防汛應變時間至少1至2小時以上。
    Editor / Provider: 新北市政府水利局 | Updated: 10 / 23 / 2024
  • 新北友善優良建築工地評選11處獲獎,科技管理友善環境新氣象
    由新北市政府工務局、環保局、勞檢處、景觀處、養工處等單位攜手舉辦的「113 年度新北市友善優良建築工地評選活動」,於10月16日市政會議中頒獎表揚。今年共有56處工地參賽,最終選出11處優良工地;亦將於10月21日舉辦交流研討會,推廣優質管理模式,讓轄內營建業者可以效仿。
    Editor / Provider: 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 | Updated: 10 / 17 / 2024
  • 內政部主動邀集跨機關研議海嘯整備機制,部長 劉世芳:從減災角度強化海嘯應變能力
    內政部劉世芳部長日前於消防署召開「因應日本預測南海海槽地震設定,研議我國海嘯整備應變因應作為」會議,邀集學者專家、交通部中央氣象署、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衛生福利部、農業部漁業署、交通部航港局參與討論,並與20個臨海縣市政府進行視訊,瞭解及模擬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可能引發海嘯的影響評估,並共同檢視強化我國對於海嘯的減災、整備與應變機制。
    Editor / Provider: 內政部消防署 | Updated: 8 / 19 / 2024
  • 最新「水災智慧防災計畫」將投入30.9億元強化科技防災能量
    行政院已核定新一期「水災智慧防災計畫」,5年將投入30.9億元經費,強化科技防災的能量。水利署說明,新一期計畫延續前期並整合過去累積發展成果,運用智慧防救災量能及決策支援效能,推動數位化管理水災風險圖資及淹水潛勢圖資、整合應用創新技術(AI、5G、IoT、影像辨識)推動創新防災數位轉型,目前已提升未來6小時洪水預警準確度。
    Editor / Provider: 經濟部水利署 | Updated: 6 / 1 / 2024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