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文章搜尋

關鍵字 [ 鐵道 ]找到 115 篇文章 及 1 筆相關產品
  • 國發會通過千億桃園鐵路地下化計畫 10年內實現北北桃1小時軌道生活圈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6月29日通過交通部「台鐵都會區捷運化桃園段地下化計畫建設計畫」綜合規劃報告,地下化建設完成後,從鳳鳴至台66快速道路將成為長18公里、寬25至40米的綠色桃園大道,串連桃園、中壢兩大都會區,成為北北桃1小時軌道生活圈的綠色運輸廊道。此建設計畫總經費達1,047億元,預訂行政院核定後10年內完工營運。
    Editor / Provider: 國家發展委員會 | Updated: 6 / 29 / 2020
  • 「軌道運輸跨機電系統整合之問題座談」精華摘要
    在10月25日舉辦的「2019智慧軌道運輸安全與管理創新技術」研討會中,特別安排了「軌道運輸跨機電系統整合之問題座談」,來自鐵道局、中科院、工研院、中華大學四位專家,從過去在機電系統整合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到現今在AI、雲端、物聯網等技術發展下,機電系統在整合上所遇到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進行專業而精彩的論述。本文特摘錄精華,以饗讀者。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 / 3 / 2020
  • 軌道建設需求龐大 新舊系統整合是最大挑戰
    目前台灣龐大的軌道建設中,延伸線是最大量的興建工程,包含:高鐵南延/東延、高雄捷運紅線、高雄輕軌成環、台中捷運延伸彰化、桃園機場捷運延伸中壢銜接台鐵、桃園捷運綠線及大台北地區環狀線…等,而原有系統與新系統的相容整合所面臨的困難是最大挑戰!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2 / 6 / 2019
  • 近2兆軌道運輸建設商機大解密
    軌道產業的國產化和標準化,一直是政府努力的目標。交通部繼2018年推動成立跨部會軌道產業推動會報,今年更進一步結合各界籌組R-TEAM鐵道科技產業聯盟。10月17日R-TEAM聯盟的成立大會上,鐵道局揭櫫了全球及國內軌道產業的市場商機,以及R-TEAM的發展願景。
    Editor / Provider: 編輯部 | Updated: 12 / 10 / 2019
  • 「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草案出爐 將帶動超過2兆元政府投資
    交通部今(3)日於臺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全國交通科技產業會議」,提出涵蓋陸海空運、物流及創新服務等範圍之「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草案」,勾勒未來10年交通科技產業發展願景、策略及行動方案,預估將帶動新臺幣超過2兆元政府投資、產生超過4兆元以上的產值。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科技顧問室 | Updated: 12 / 3 / 2019
  • 臺鐵豐原站首度試辦智慧影像監控 將視成效陸續推廣
    「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在豐原站係為臺鐵車站首次建置較完整之系統試辦案,此系統試辦案辦理完成後,目前正與臺鐵局及鐵路警察局配合,依其應用成效共同檢討,配合車站空間,將篩選出良好且較適合營運安全及符合經濟性之項目,後續即可於其他臺鐵車站陸續推廣,甚至加以普及化。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鐵道局、臺鐵局 | Updated: 11 / 6 / 2019
  • 工研院iRoadSafe勇奪2019年ITS世界大會產業成就獎
    全球智慧運輸界最大年度盛會—第26屆智慧運輸世界大會(ITS World Congress 2019)10月23日在新加坡舉行頒獎典禮,工研院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以iRoadSafe車聯網技術串聯產業合作實績,擊敗今年主辦國的新加坡科技公司(ST Engineering)及中國大陸金溢科技公司(Genvict),獲得「亞太區產業成就獎(Industry Award)」,為台灣智慧運輸寫下新的里程碑。
    Editor / Provider: 工業技術研究院 | Updated: 10 / 24 / 2019
  • R-TEAM鐵道產業聯盟成軍 優先投入國內輕軌建設
    交通部於今(17)日舉辦「R-TEAM鐵道科技產業聯盟成立大會」,邀集逾60家產官學研單位,共同組成台灣鐵道產業聯盟國家隊,以整合國內鐵道產業技術能量,投入國內、外鐵道建設,擴大產業規模及產值效益。
    Editor / Provider: 交通部鐵道局 | Updated: 10 / 17 / 2019

a&s全球安防科技網於每周/月,分別提供訂戶有關AIoT安全、防火防災最新資訊,包括:技術趨勢、產業動態、產品訊息、解決方案、行業應用、網路安全…等,讓您一手掌握機先、處處無往不利。

  • 智慧安全焦點報(週)
  • 建築與居住空間焦點報(月)
  • 智慧運輸焦點報(月)
  • 智慧防火防災趨勢報(月)
立即前往